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经验方:七叶一枝花、贯众、苦参、五味子、女贞子各9克,柴胡、淫羊藿各6克,一枝黄花、黄芩、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山楂、丹参、虎杖、山豆根各10克,黄芪15克,茵陈13克,甘草
2010-06-07

青海名医治小儿便秘方

青海名医治小儿便秘(脾胃虚弱)方处方:生白术、白芍、枳实、当归各4克,太子参、莱菔子、炒麦芽、茯苓、火麻仁各8克,陈皮5克。加减:精神倦怠,面色萎黄或白加黄芪8克,厚朴花4克;脘腹
2010-06-07

葱姜外敷治关节痛

葱头、生姜各500克。二,药共捣烂绞汁,将醋烧滚开后,将葱、姜汁放人,再熬成膏状,摊在厚布上,敷于关节冷痛处。一剂药可连续敷用3-5天。 该方有祛寒湿,通血脉,止痛的功效,故治疗关节冷
2010-06-07

紫苏热敷巧治伤食

大吃大喝后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中医称为“伤食”,下面介绍几种有效消除伤食的中医小妙招。外敷法:用紫苏60克煎水,将毛巾在药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
2010-06-06

元胡治神经痛方

元胡9克,酒炒研末分服,每次3克,每日3次,7天为1疗程。适用于各种神经痛。
2010-06-06

冰片治口腔溃疡方

冰片0.3克,加入鸡蛋清1个混匀(宜即配即用)。用时患者宜先用淡盐水漱口,再用消毒棉签蘸冰片蛋清涂患处,每日4—5次。适用于口腔溃疡。
2010-06-06

黄连木鳖子油治中耳炎

方法:黄连3克,木鳖子3个,加入麻油20毫升,炸至色黑弃去,将油置人玻璃瓶中,用以滴耳,每次3滴,每2—4小时1次直至痊愈。耳中脓液多者,用3%双氧水清洗后滴人。点评:中医称中耳炎为&ldq
2010-06-06

全蝎蜈蚣治淋巴结结核方

全蝎、蜈蚣各1只,共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一个拌匀,炒熟服用(注:炒时忌用铁锅),每天早上服1次,30天为1疗程。适用于淋巴结结核。
2010-06-06

全蝎治痹症方

全蝎适量研成粉末,每天早餐后用开水送服3克,15天为1疗程。适用于各种痹症引起的麻木疼痛。
2010-06-06

芒硝民间疗疾九方

芒硝,别名盆硝,性寒,味咸、微苦,人胃、大肠经,有峻下实热,润燥软坚,泻热通便之功。外用则清热解毒,破血行气,散结消肿。在内科、外科、眼科治疗中用途比较广泛。临床实践证明芒硝内服
2010-06-06

蝎子油治烧烫伤方

活蝎子30—40个,放人500克花生油中浸泡,24小时后即可使用(注:浸泡时间越长,疗效越好)。用时取适量药油涂患处,如有水泡用无茵针头刺破,再涂药油。适用于烧烫伤。
2010-06-06

两面针猪骨汤治腰肌劳损

方法:鲜两面针根100克(干品减半)和猪腿骨一根,加水同炖烂。每晚服1次,连服3个月。病案例举:林某,男,30岁。患者10年来反复发作腰部酸痛,天气变化或劳累后尤著。检查抗“O&rdqu
2010-06-06

风寒感冒粥疗最宜

老年人因脏腑功能减退,正气不足,体质虚弱,营卫功能失常,对外反应能力减退,极易患感冒。一旦感冒,常无典型症状,不及时治疗,危害尤其大,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加重其他疾病,如慢性气管炎、高
2010-06-05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处方:黄芪、当归、白芍、白及各60克,茯苓、白术、煅瓦楞子各50克,柴胡、檀香、青皮、郁金、三七各3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30日为1个疗程。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疗
2010-06-05

全国名老中医治郁证经验

任琢珊,全国名老中医,系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三批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中医所说的“郁证”,西医称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临床常见病
2010-06-05

慢性咽炎 分型辨治

慢性咽炎中医称之为“喉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一般无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查口因部呈暗红色,有颗粒状淋巴滤泡增生。慢性
2010-06-05

中药贴敷治慢性咽炎

具体方法是:白芥子30克,细辛12克,共研细末,用红霉素软膏调匀,将此中药泥贴敷于双侧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取穴方法:端坐,以自己手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指端压住胫骨,
2010-06-05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属于中医的“虚劳”、“血证”等范围。多数病人的原因不明,称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
2010-06-05

中药熏洗外治痔瘘

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方治疗外痔、肛门湿疹、痔瘘术后10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生大黄、苦参、白鲜皮各30克,白芷、金银花各15克,黄柏、花椒各10克。将以上药物加水煎泡3
2010-06-05

止咳化痰矮地茶

矮地茶.又名平地木、紫金牛,为紫金牛科常绿小灌木紫金牛的全株,全年可采,生用或鲜用。本品植株低小,故多以“矮”、“地”为名。又因其叶似茶叶,故又多以&ldq
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