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肥胖门诊,王莉红正在为首诊患者把脉。
小年前一天,北京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两侧已挂起灯笼,春节的氛围笼罩着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稍等,我把针扎上。”随着计时器的滴滴声响起,副主任中医师王莉红给患者王阿姨扎好针,再转身去给另一个患者拔针。诊断、开药、施针,她忙中有序。
“去年秋天,我发现这里有治疗肥胖的症状门诊,离家近,就来试试。”50多岁的王阿姨熟门熟路地找到诊疗床躺下。她患有脂肪肝,平时气血弱,王莉红首诊后给她开了调理体质的中药,并安排两周一次的埋线和一周两次的针灸治疗。配合清淡饮食,三个月后王阿姨已经瘦了8斤多。“这是我之前春天拍的照片,一对比,现在瘦了不少吧!”她展示起照片,减肥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慢性病也得到了管理,这都增强了她持续治疗的信心。
症状门诊是在北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起的新事物,顾名思义,患者可按症状挂号就医。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02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设中医症状门诊。此前几年,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进行失眠门诊和学习困难门诊的探索,在新政策支持下,2023年4月增开肥胖门诊。
“症状门诊的设立以居民就医需求为出发点,很多老百姓问我们头疼、失眠挂哪个科合适,大医院分科太细反而不知道去哪个。”中医科主任牛华介绍,相比专病门诊,症状门诊更直接地缓解了老百姓就医时的困惑与难点,治疗上发挥中医优势,综合考量患者情况,适当选用药物、针灸、埋线、耳穴埋豆、饮食指导、传统功法等方式,以“医针药”共同管理百姓健康。
“对症状的管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看家本领。”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宏欣慰地看到症状门诊的“牌子”打出去了,“小病来社区、首诊在中医”就医习惯逐渐培养起来,首诊、治疗、转诊、康复的就诊路径愈发清晰,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中医药服务融入整体中医药能力建设中。“有个老太太一直看骨关节问题,今天得知我们这还能看失眠,就向医生表达了综合诊疗的意愿。”王莉红说。中心22名中医大夫有着多年工作经验,能提供全面的中医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在社区看病时间短、开药方便,这里春节也不停诊。”说起在社区看病的好处,王阿姨赞不绝口。刘宏表示,春节期间,社区的中药房、中医全科门诊和针灸推拿服务均安排了医生值班,保障每天都有中医服务,方便患者假期就诊。
“我们还将陆续开设咳嗽、瘙痒、颈肩腰腿痛的症状门诊。”刘宏介绍,围绕北京制定的首批社区中医症状门诊基本目录,中心还将参加培训,畅通与二三级医院的转会诊流程,细化诊疗方案,扩大服务范围,为百姓带去贴心实惠的中医药服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