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讯(记者王青云)当前,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国家卫生健康委于6月28日举办“洪涝灾害防疫保健康”新闻发布会,介绍洪涝灾害防疫保健康有关情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出席发布会。
“洪涝灾害后,首先要注意皮肤的防护和卫生。”宋坪介绍,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尽量避免周围的环境损伤皮肤,比如高温高湿环境或日光暴晒。“高温高湿的环境很容易让手脚出现小水泡,从中医角度来讲,这种小水泡是湿热的表现。可以适当用薏仁米、赤小豆、生姜等来煮粥喝,少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宋坪说。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很多种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其中皮肤病占到一半以上。”宋坪介绍,其中最常见的是皮肤感染,包括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等。细菌感染往往会有红肿热痛的症状,可以在保持皮肤干爽的基础上,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将新鲜的中草药马齿苋、蒲公英捣碎外涂也有比较好的疗效,但要注意破溃的皮肤处不能使用。针对湿疹、皮炎、荨麻疹等过敏类皮肤病患者,宋坪建议,这类人群首先要清淡饮食,减少洗涤剂的使用,以免刺激皮肤;口服一些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中药湿毒清、防风通圣丸也可以辨证使用。
夏天湿热,南方部分洪涝地区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有哪些食物可以有助于身体祛湿?
宋坪表示,中医学认为,夏天自然界中阳气和人体的阳气达到最充盛的状态。阳气向上、向外发散,身体内部阳气不足,会出现脾胃虚弱的现象。雨水洪涝又会加重暑湿邪气,暑湿邪气阻滞在中焦脾胃,就出现了脾虚、气虚、湿盛的现象,表现为头昏沉、困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肚子胀等。
“饮食上的总原则是健运脾胃、祛暑化湿。”宋坪表示,首先要清淡饮食,避免过于油腻、生冷食物,减轻脾胃负担。建议吃莲子、芡实、山药等健运脾胃,山楂、萝卜、麦芽助消化,紫苏叶、薄荷叶、荷叶祛暑湿。这些食物既可以煮粥做成药膳,也可酌量配伍来泡水喝。
对于夏天容易乏力、困倦的人群,宋坪推荐了一款来源于清代医学家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选用30克左右的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去掉外面硬硬的蜡质外皮,西洋参3~5片,竹叶3克,加上300毫升的水,煮10分钟,放凉后饮用,可以起到益气消暑的作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