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三个开关 魔鬼身材不是梦

发布时间:2023-08-2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其实菲菲的梦想并非无稽之谈,我们的身体确实能够在某种情况下自动进行以下的三个理想的工作:

  1.提高几种激素的分泌量,让身体燃烧多余的脂肪。

  2.减少让身体储存脂肪的激素的分泌量。

  3.加速身体的基础新陈代谢,增加热量的消耗。

  如果我们的身体真有这样的神奇开关,你会不会频繁地开启它?我想所有的美眉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当然会的!”甚至发誓要把开关用烂为止。

  现在如果让你花点力气才能打开这个开关,你干不干?你愿不愿意每天有规律地做些运动来打开这个开关?其实,运动就是开启这些开关最好的方法。每当你的身体运动起来时,你的开关就被慢慢打开了。说来说去还是运动,因为再没有比运动更好的减肥方式了。我们都知道运动能减肥,但并不十分清楚运动是如何调动我们的身体实现减肥目标的。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运动是如何刺激体内激素的分泌,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的。

  开关机制之一:运动可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这是一种可以储存脂肪的激素,胰岛素分泌量降低了,脂肪的储存也会随之降低。

  运动能有效地遏制胰岛素的分泌,促使被“储存”的脂肪像燃料一样被燃烧掉。胰岛素现在正是减肥的热门话题,因为它能“储存脂肪”。当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就增加,把糖从血液中“搬走”,送到肝脏合成肝糖原。一旦肌肉和肝脏中的肝糖量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肝糖原就被转化成脂肪,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储存在身体脂肪层里。如果你不运动,肝糖原就一直处于饱和状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肝糖原被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长期摄入过多糖类就会导致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而胰岛素水平一高,你就无法燃烧掉脂肪。你会很饿,你的肝脏会产生更多的胆固醇,你的三酰甘油量就会更高。你不仅会变得越来越胖,还会受到哮喘、关节炎、银屑病、偏头痛等病的威胁。所以,如果你想减肥,想要健康,就控制住胰岛素的分泌。运动做得越多,血糖下降越多,燃烧的脂肪就越多,胰岛素的分泌量就越少。对胰岛素控制得越紧,储存的脂肪就越少。

  开关机制之二:运动能增加消耗脂肪的激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就是消耗脂肪的激素。当运动时,这两种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就会增加,就会把“储存”的脂肪像燃料一样地烧掉。

  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也可从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释放,是神经冲动传导的递质,能使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兴奋起来,加速新陈代谢,从而燃烧掉体内的脂肪。生长激素则是由腺垂体分泌出来的一种多肽激素,能促进身体生长,通过刺激能释放生长介素,会影响蛋白质、糖类及脂肪的新陈代谢作用。生长激素的特点是能够与人体细胞中的受体相结合,然后发挥效力。而脂肪细胞里就有生长激素的受体。生长激素一旦与脂肪细胞中的受体相结合,就会促进脂肪细胞分解三酰甘油,并抑制脂肪细胞吸收和积累循环中的脂类。生长激素能保持体内的血糖浓度处在正常范围之内。据说,生长激素有抑制胰岛素的功能,从而促进从边缘组织中吸收葡萄糖,加强肝脏中血糖合成过程。通过加速三酰甘油的分解和氧化,生长激素大大加速了脂肪的燃烧。

  开关机制之三:运动可加速基础新陈代谢。每次开启你的开关,新陈代谢就被加速一次。开启得越是频繁,你的新陈代谢速度就越快,而你的脂肪就被燃烧得越多,你的身材就越是窈窕了。

  新陈代谢系统就是体内的发动机,当吃进去食物后,新陈代谢系统就发动起来,或者把食物变成热量,或者把食物变成脂肪储存起来,或者把不能使用的东西变成废物排泄出来。如果你光吃不运动的话,食物就被变成脂肪储存起来;相反,如果进行适当的运动,食物就被立即转变成热量消耗掉,不会有多余的脂肪生成。如果你发胖的话,有可能就是因为你的新陈代谢系统运转缓慢,不能有效地消耗摄入的食物;也可能是你运动不够,新陈代谢系统没有充分启动起来,从而无法消耗一天摄入的食物。为了充分启动你的新陈代谢系统,减肥专家建议人们少食多餐,适当运动。

  特别提醒: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运动引起激素分泌变化,从而导致减去体重的结果与吃含激素类减肥药不是同样的概念。现在国内外正悄悄兴起注射生长激素,减肥专家警告:外源性的额外补充注射生长激素可能出现很大的副作用。长期注射生长激素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金钱,还会增加罹患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风险,可能会得不偿失。生长激素不仅对肌肉有促进生长功能,对身体各个部位都可能有助长的作用,体内若有小型的癌细胞,本来可能终身不会长大、发病,但注射了生长激素,很可能让癌细胞也“壮大”起来,致癌率大增。此外,生长激素还会将水分滞留在体内,并提高血糖,极易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最后恐怕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责任编辑:甘甜)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