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川楝子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川楝子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名称】:
- 川楝子
- 【英文名】:
- 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 【拼音】:
- Chuān Liàn Zǐ
- 【别名】:
- 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 【药材类别】:
- 果实/种子类
- 【性味】:
- 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 【归经】:
- 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 【入药部分】:
- 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 【产地和分布】:
- 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形态特征】:
- 川楝子[1]是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果实,原物种高10余米;幼枝密被褐色星状鳞片,老时无,暗红色,具皮孔,叶痕明显。2回羽状复叶长35-45厘米,每1羽片有小叶4-5对;具长柄;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无毛,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侧脉12-14对。圆锥花序聚生于小枝顶部之叶腋内,长约为叶的1/2,密被灰褐色星状鳞片;花具梗,较密集;萼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约3毫米,两面被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淡紫色,匙形,长9-13毫米,外面疏被柔毛;雄蕊管圆柱状,紫色,无毛而有细脉,顶端有3裂的齿10枚,花药长椭圆形,无毛,长约1.5毫米,略突出于管外;花盘近杯状;子房近球形,无毛,6-8室,花柱近圆柱状,无毛,柱头不明显的6齿裂,包藏于雄蕊管内。核果大,椭圆状球形,长约3厘米,宽约2.5厘米,果皮薄,熟后淡黄色;核稍坚硬,6-8室。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纲目》:茴香为之使。
-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 【附方】:
- 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②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④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⑤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⑥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