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形容做事过了头,就像没做一样,甚至比没做还可怕。
中医中的致中和
此成语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与道家的“物极必反”“执中”有相同的意思,成为中医学“致中和”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哲学总结。
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致中和。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致中和”通俗地说就是维持平衡。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机体动态平衡被打破的结果,而中医治疗疾病就是通过各种办法,使机体回复到平衡的状态,这也是很多人所说的调理。
中医治病八法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都是“致中和”必要的方法,正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就是为了使矛盾的任何一方不能太过,太过就要破坏平衡。
过犹不及 物极必反
中医治病是如此,在中医养生保健上也是如此。中医有“五劳所伤”的理论,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看久了、睡久了、坐久了、站久了、走久了,都是伤害身体的。
日常运动中有过犹不及的例子。我们很多人知道运动的好处,却不知道过度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行走,一些人每天连续走上万步甚至几万步,不知不觉中,膝关节就磨损了;有的人每天用很多时间爬山、登楼梯健身,却不知道半月板慢慢损坏了。这些都是过犹不及的例子。
日常饮食也有很多过犹不及的例子。很多人听别人说哪样食品好、哪样饮料好,就使劲吃、使劲喝,以为多多益善,其实又错了。再好的饮食天天吃,也会因饮食单一导致营养失衡,产生疾病。所以正确的饮食方法是,有益人体的饮食稍微加重食用比例就可以了,要保证粗细搭配,主副搭配,还要饮食多样化,换着品种吃,换着花样吃。这才是均衡饮食、促进健康的好方法。
很多人喜欢喝酒。酒不仅是一种特殊饮料,它也是一味中药,可以入十二经,起温脾胃、破癥结、助药力、通血脉的作用。少量饮酒,能驻颜色、通血脉、除风湿痹痛。但是若每天狂饮,不加节制,也可致人伤神损寿、耗血亡精、生疾动火、视力减退、智力迟钝、记忆力衰退甚至暴毙。有些人听说葡萄酒可以软化血管,延年益寿,就像喝白开水一样,最后一样会酒精中毒。
在进补过程中也有过犹不及的例子。就拿人参进补来说,如果适量,可以达到滋补作用,但如果过量,或者本来就是阴虚阳亢体质,再以人参进补,不但达不到滋补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使病情加重。
记住“过犹不及”给我们的启示:做任何事,坚持“致中和”的原则,保持身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是身体健康的第一保证。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