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居于都市,日食肥肠厚味之品,已感腻味,颇想吃吃小时的马齿苋。
马齿苋南北各地均有生长,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命力极强,多生于菜园、农田、路旁,其茎丰满、微紫;其叶光亮、翠绿。叶片较厚,匙形对生,四片一簇,茎顶端的叶簇中心开着一朵小花,黄灿灿的,晨开夜合,十分可爱。
母亲用马齿苋能做好多道菜肴,什么马齿苋粥、凉拌马齿苋、马齿苋炒鸡丝、猪肝汤马齿苋等,但她常做的有两道,一道是“马齿苋芡实瘦肉汤”,一道是酸腌马齿苋,我更喜欢母亲做的这道菜,吃起来特别开胃。
马齿苋不仅是菜,更有药效。马齿苋的食疗,远在公元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就有记载。梁代名医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说:“俗呼马齿苋,亦可食,小酸。”唐代《食疗本草》称:“细切煮粥,止痢,治腹痛。”《本草纲目》谓马齿苋“人多采苗煮晒为蔬”。我亦购有大量中医草药之书籍,闲时还亲自上田野山岗去采集草药,见祖国医书上对其有如下记载:“服之(头发)长年不白。治痈疮,杀诸虫。生捣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滑肠,消积带,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其实,古人的文学作品对马齿苋也有很多的记载和描述。杜甫在其《园官送菜》诗里,曾提到了马齿苋和苦苣两种野菜:“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乃知苦苣辈,倾夺蕙草根,又如马齿苋,气拥葵荏昏。”
在《西游记》里,樵子奉献给八戒的野菜宴里就有一道“浮蔷马齿苋”,吴承恩是淮安人,可见吃马齿苋的传统在江苏久矣,而喜爱野菜的南京人自然不会错过,“春八鲜”就有马齿苋一席之地。
不过,正如任何事物一样,有利则有弊,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大便泄泻及孕妇忌食;并忌与胡椒、葛粉、鳖甲同食。
现如今,农家的野味,也上了城市人的餐桌。因为它独特的味道,据说现在也有人开始规模种植了,可是感觉味道总是没有小时候那种野生的地道。一道菜肴,能唤起一个人对生活的一段记忆,这也是马齿苋的独特魅力吧。吃着都市里的马齿苋,虽说日子有些缺憾,却不乏“布衣暖,菜根香”的淡定与满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