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颇具仪式感地插茱萸、喝
王昌遇,唐代四川梓州(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曾为州狱吏,后遇仙悟道出家,成为炼丹道士,号易玄子,精通医药。为了纪念王昌遇,每到九月初,四面八方的药商便向梓州城聚集汇合,并于初八晚上在州院街易元龙池中进行药材交易,天亮方才散去,当地人谓之“药市”。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高承《事物纪原》皆有“药市之起,自唐王昌遇始也”的记载。
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龙图阁学士燕肃任梓州知州时,药市供需愈加兴旺。于是,他又将药市延长为三天,至九月十一结束。
据记载,每逢梓州药市,场面十分热闹。药市期间,地方主政官员亲率僚属在药市举办地设早宴、晚宴迎宾客,并送酒给参加药市贸易的道人饮用。“容数十斛,至杯杓,凡名道人皆恣饮。”唐末五代文学家、本草学家李珣亦入籍梓州,售卖香药,丰富了药材交易品种,满足了患者需求,扩大了药市影响。他还著书立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外来药物的专著《海药本草》。
梓州之所以能够独步一时,成为“天下第一药市”,实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四川历来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品质上乘,药业繁盛。加之当时梓州是仅次于成都的川蜀大镇,城市建设比较完善,水路陆路交通便利,市场发达,为药材的重要集散中心。因此,各地豪商巨贾纷纷入蜀争购交易药材。
梓州药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开市次数得以增加,交易范围也有所扩大,由单纯的药材交易市场变成以药材交易为主,并有其他生产生活物资交易的综合性贸易市场。这促进了中药材的生产与流通,也催生了药业行业组织“药商会”的出现。
唐末,我国药市的中心逐步由梓州转向成都。一时间,成都药市盛况空前。《岁时广记》载:“成都九月九日为药市,尽一川所出药草、异物与道人毕集,进行药材交易。”许多名人墨客亦慕名亲临药市购药、游逛、观赏,并留下诗篇。
北宋时期,宋祁《九日药市作》云:“阳九协嘉辰,斯人始多暇。五药会广廛,游肩闹相驾。灵品罗贾区,仙芬冒闉舍……饔苓互作主,参荠交相假。曹植谨赝令,韩康无二价……顾赖药石功。”周锷《冯氏万金楼》云:“杵声喧药市。”仲殊《望江南·成都好》云:“成都好,药市晏游闲……愿求朱草化金丹,一粒定长年。”田况赋诗《重阳日州南门药市》云:“岷峨旁礡天西南,灵滋秀气中潜含。草木瑰富百药具,山民采捋知辛甘。成都府门重阳日……卖药数种人罕识……盛言每岁重阳市,但喜见民药货售,归助农业增耡芟。”黄庭坚《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吟咏成都药市:“烧烛海棠夜,香衣药市秋。”王灼《送凝上人成都看药市》云:“蜀山富奇药……九日来成都。”南宋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云:“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当年万里客西南,药市题诗倚半酣。”“何妨药市微行。”南宋丞相京镗《雨中花·重阳》云:“锦城药市争奇……登高望远,一年好景,九日佳期。”陈应斗《药市》云:“肘后应难一一传,多将灵药种仙山。仙禽捣就仙翁卖,挑杖悬壶走世间。”
到了宋代,药市的开张日期增加到一年数次,即每年二月八日、三月九日、五月五日、九月九日等。
古代药市的形成与发展,大大促进了药材的生产、储藏与流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古人选择农历九月初九开张药市,极具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养生之道。中医认为,九九重阳,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时机,当“辟除恶气而御初寒。”(李金钢)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