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一个艺术形象,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26岁出山,帮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了蜀汉政权,谋事28年,于54岁病亡。
诸葛亮之死
诸葛亮中年病故,是由于他“积劳成疾”造成的。《三国演义》中多次埋下诸葛亮“积劳成疾”的伏笔。如“诸葛丞相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言“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中”,在《后出师表》中自述“还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第99回,在三出祁山伐魏时,因闻张苞身死,诸葛亮“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自此卧床不起。”第103回,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积劳成疾”症了如指掌,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听蜀使汇报后,叹说:“彼深知我也!”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不久,因听到吴兵攻魏无功而退,诸葛亮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第104回中,听报魏兵至矣,诸葛亮吐血数口,卧倒床上,最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视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回到帐中,病转沉重,不省人事,终年54岁。
小说中诸葛亮是大量吐血而亡。笔者推测其吐血原因,以溃疡病(包括应激性溃痬)或
诸葛亮说自己“旧病复发”,是指什么旧病?笔者推测当指5年前,在三出祁山时,张苞连人带马跌入山涧,跌破了头,送回成都几天后就死了。孔明闻讯“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后回成都养病。
主簿杨颙说:“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孔明泣道:“我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诸葛亮是出于对封建统治者的“忠”,而奋不惜命、积劳成疾的,以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积劳成疾的中医分析
《
积劳成疾引起常见的疾病有
从诸葛亮出山到五丈原病逝,一共是27个春秋,中间经过了无数次艰难险阻,数以百计的大小战争,他付出了极大的智慧和心血,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严重损害了身体。积劳成疾是需要一段“积劳”时间的,诸葛亮从辅后主刘禅到病死,“积劳”起码也有11年的时间。
现代社会的慢性疲劳
现代社会积劳成疾的现象十分常见。积劳成疾的早期表现就是慢性疲劳,有体力疲劳,如长时间体力活动之后产生疲劳;有精神疲劳,如长时间会议后出现疲劳;也有病态疲劳,如患病初愈时出现的疲劳。另有一情况是找不出任何明确原因,却有数天也恢复不过来的疲劳感,这种现象叫“慢性疲劳综合征”。如果让这种慢性疲劳发展下去,就必将导致“积劳成疾”。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因是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忧郁、沮丧、焦虑、压抑、愤懑,而又得不到休息和放松。
这些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使其末梢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肾上腺髓质也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这不仅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又可增加血液中的脂质浓度。如果这些游离的脂质不被肌肉活动消耗掉,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继续精神紧张,又会使血中儿茶酚胺含量过高,同时使血小板聚集而阻塞小动脉,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如果素有
预防积劳成疾,对任重而道远的中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中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疲劳,疲劳的恢复又较为缓慢,更容易积劳成疾。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也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因此,中年人在工作、生活中必须注意起居有节,劳逸结合,饮食适度,心情舒畅,慎防积劳成疾。(严忠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