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病恢复期,患者如有不慎,容易使病情反复或变生他病,须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即中医所谓的“瘥后防复”。
明代医家吴又可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温疫论·下卷》明确指出:温疫病后,由于种种原因,可出现劳复、食复、自复等,并提出了调治方法:“疫邪已退,脉证俱平,但元气未复,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动,遂至
“若因饮食所伤者,或吞酸作嗳,或心腹满闷而加
“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吴又可认为,调理自复,当问前得何证何病,“稍与前药以彻其余邪,自然获效”。
疫后病情反复的情形虽然不同,调治方法也有差异,但吴又可在疫后调理中始终注重胃气。在《温疫论》中专设“调理法”一节,其中主要就是强调胃气。他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盖胃体如笼,胃气如火,谷食如薪”。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仔细处理好其间的关系:“若夫大病之后,客邪新去,胃口方开,几微之气所当接续,多与、早与、迟与,皆非所宜。须先与粥饮,次糊饮,次糜粥。循序渐进,先后勿失其时。”可见,恢复、呵护胃气实是疫病后调治的关键。
此外,薛雪《湿热病篇》、余霖《疫疹一得》、王孟英《温热经纬》、何廉臣《重订广瘟热论》及刘民叔《时疫解惑论》皆论及温病病后诸多调理之法,可资借鉴。
瘥后防复是治疗疫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前人的经验提示:1.疫病恢复期不可掉以轻心。无论是治疗、护理,还是生活起居都不应马虎大意。2.重视呵护正气,清除余邪。疾病缠绵迁延或反复,往往因为正气不复与余邪未清,所以瘥后调治既要扶正,又要祛邪。3.必须保护脾胃之气。脾胃健旺,则气血化生,才能御邪,才能康复。因此,疫病瘥后无论针对何种证候,调治时须念念不忘顾护脾胃。4.辨证论治仍为宗旨。病瘥后,一般多重养气阴、清余热,但病情会变化,体质有差异,不可以此为板法,须知常达变,随证而治。(叶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