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调顾护正气 抗邪控制疫情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数千年来,传染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与各种传染病艰苦卓绝的斗争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历代医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挽救了无数生命,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为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形成了相对系统的防治理论。

中医向来强调顾护正气,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黄帝问岐伯关于如何预防疫情、杜绝传染的问题。岐伯给出的答案是:“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后者认为,人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身体内存在的正气在不断抗邪,即正能胜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张瑞指出,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与否,取决于正气的盛衰;在一定程度上,正气代表人体的免疫力,而邪气是存在于天地间的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当前横行无忌的新冠病毒。通过服食中药和开展各种锻炼,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此次抗击肺炎疫情有重大帮助。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道:“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是说对疫病要早发现早医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特效药迟迟不见踪影,患者危重状况又不容耽搁。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的合理运用,遏制住了病情持续加重的势头,使无数患者转危为安。

张瑞介绍,古代中医除了用药顾护人体正气以抗邪外,还翔实总结出了隔离避其邪气、消毒、注意饮食卫生等经验,以应对疫病的蔓延。

我国关于疫情“隔离”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平帝纪》一书;“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晋书·王彪之传》中也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可见古人很早就开始采用隔离的方法,切断瘟疫的传染源,阻止疾病的传播。

古人的消毒,大多用蒸煮之法,与现代的高温灭菌杀毒法同理。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古代医家还注意到鼠类或不干净食品可以传染疾病,汉代的《论衡》中有“鼠涉饭中,捐而不食”的描写。《金匮要略》记述“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孙思邈告诫人们:“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唯须煮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还提到要注意饮水卫生,“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这些观点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发人深思。

春天已经到来。《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早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三月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发,万物欣欣向荣。要适应这种环境,人们应当入夜即睡,早早起身,漫步于庭院。披开束发,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着生发之气而舒畅;提倡生长而不要杀伐,提倡施予而不要敛夺,提倡奖励而不要惩罚,这就与春生之气相适应,是养生的精髓和“硬核”。张瑞强调,顺应自然以增强正气,对战胜疫情有积极作用。(衣晓峰张志彪刘效姬)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