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养生 饮食养生 起居养生 运动养生

发布时间:2020-01-1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国医大师养生思想及其对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启示.

当前我们已进入健康中国实施的新时代,研究健康管理实践方式为时代所需。《灵枢经·逆顺》云:“上工治未病”,国医大师是国医最具代表性人物,他们年至耄耋,精神不老;诊治疾病,思路清晰;带教学生,不遗余力[1]。他们“治未病”的养生理念和方式值得我们借鉴。笔者通过对期刊、报纸公开发表的86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理念进行梳理、总结,得到一些治未病健康管理启示,共飨同道。

情志养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志养生是国医大师重点提到的一个方面,认为养生精神调摄首当先[2]。“常留童心,常存雅量”[3],生活中爱好广泛,诗书画、散步是国医大师共同最为突出的休闲方式,也有唱歌、戏曲、演奏、跳舞、钓鱼、爬山等。但是这些休闲爱好只是繁忙工作之余的休息方式,他们并没有为了情志养生而养生。他们具有大思想、大情怀,关心国家时事,保持独立思维,紧跟时代潮流,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尽心尽力。年逾古稀,仍满怀激情和梦想,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因此有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景象[4,5]。

起居养生

清代名医张隐庵言:“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生活有规律,是国医大师养生中特别显著的一个特点。生活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6],起居合拍日月星辰[7]。每天早6:00左右起床,洗漱、锻炼、看书、早餐,然后投入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工作;重视午间小憩,以保证下午精力,强调不熬夜,22:00左右就寝,保证每天8~9h睡眠。他们顺应时令养生,多数具有泡脚习惯,尤其注重睡眠养生。

《抱朴子·极言》言:“定息失时,伤也”。生活中我们也许难以做到“非时不食”[8],更多的人乐于接受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想睡就睡,说熬就熬”[9],或习惯于夜间24:00前后就寝[10],或早上起床的时间为6:00~8:00不等[11]。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任性”的养生不意味散漫无“度”,国医大师们更懂得“零存整取”[12],懂得午间小憩,养生要自在,更贵在自为自律[9]。

饮食养生

《吕氏春秋·季春纪》言:“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国医大师饮食讲究“四度”:饱度(七八成饱)、速度(细嚼慢咽)、温度(温和为要)、营养度(不必刻意追求营养,什么都吃点,什么都不多吃)[13];讲究食不言,定时定量,非时不食,按节气,喜欢吃当季的蔬菜、水果等,很少食用反季节食物;喝水有法:晨起一杯水,晚上睡前半杯水,依据季节与时令进行适当的饮食搭配,如在黄梅季节时,会在绿茶中加一两片家里栽培的藿香,以芳香化湿祛除湿邪[6,8,14,15]。

金世元言:“无药养生,健康一生”[16];张琪言:“长寿不是用药补出来的”[17]。也有一些“特别”的配方:如葛琳仪的膏方[18]、周信有的药酒[19]、“邓老凉茶”[20]、朱南孙“三豆饮”[21]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阴之所生,本在五味,用之五宫,伤在五味”,药“酒”虽好,调理尚需因人、因地、因时而宜。

运动养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言:“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每天保持一定活动量[18],或在晨起或傍晚时坚持20~60min的锻炼,或在上班路途中以步当车,或在等车的时候活动手脚[15],或在工作时“站立门诊”[22],或在家整理家务。不久坐,讲究“脑勤、体勤”[23],是国医大师的运动养生习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运动方式以静功、慢动作、小运动量为主,常有散步,具体功法包括打坐冥想、穴位按摩导引、太极及自创养生操等。简单易行,值得我们借鉴。如周信有“螺旋运动健身法”[19];李济仁养肺操[24];陆广莘“关节活动操”[25];杨春波晨起如厕操[6];干祖望晨起床上养生操[26];李振华经穴养生操[27];邓铁涛[20,28]“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冷热水洗澡“血管体操”、“邓老八段锦”;吕仁和十八段锦[29];孙光荣“九九养生自振操”[30];韦贵康“五分钟五步轻松养生功”[31];薛伯寿“清静无为养生太极功”[32];郭诚杰周身关节养生保健操[33]等。这些功法及养生操从不同方面对人体进行保健,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锻炼,贵在持之以恒。

治未病健康管理启示

“养生重于治病”[34],从上述4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养生的秘诀隐藏在生活中:或因为某种病史,开始某种锻炼或避免某种饮食预防;或因为具有某个专业的知识而进行引导。养生的开始及习惯的养成和自身健康及专业知识相关。恬淡虚无的心态、规律的作息、家常的饮食、简单的运动,因为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掌握了“度”,持之以恒,所以养生变得不同。对于治未病健康管理,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及社会价值观在国医大师的养生资料中,他们常以“与患者交流为乐”,年至耄耋,还坚持门诊、带教学生、讲学或写书稿等。可见,他们并没有刻意养生,而更专注于工作,热爱生活。所以我们在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积极引导民众热爱生活、专注于工作,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努力奋斗获得成就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线。

2.创建轻松的健康管理空间国医大师说养生无秘诀,因为养生的方法、材料都在身边。我们在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案制订、管理流程、部门配合中,注意考虑民众的方便和接受度,使健康管理服务融入到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中。如周全健康管理流程,设立检后健康管理服务,使每个体检的人员得到检后指导;和团检单位做好沟通,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讲座,鼓励规定或积极组织大家参与健康管理活动等[35]。

3.促进健康教育普及养生有秘诀,因为国医大师具备养生的知识,所以对于养生的方法有了针对性的选择,掌握了“度”。我们在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中,也应该对民众进行健康教育普及,使其了解健康养生的理念,而在养生中正确选择,或者更好地趋利避害。

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热爱生活,专注于工作,有成就感;懂一些养生之术,趋利避害;必要时采取一些传统疗法、药物及时调理诊治,即为养生之道。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杨玲玲王济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