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近胡希恕》有感

发布时间:2020-01-10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第一次知道胡希恕先生,是在父亲的书房。父亲擅用经方,购买了许多伤寒相关书籍,其中就有《走近胡希恕》,随着胡希恕弟子郝万山等的深情回忆、娓娓道来,也激励走在中医路上的我,应如胡希恕一般练就三“耐”,深耕中医,造福百姓。

一要耐得住寂寞读完《走近胡希恕》,发现胡希恕除了看书、喝茶、下围棋之外,没有其他爱好,不为外界事物所诱惑,中医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精力。学习中医就是要这样耐得住寂寞。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经典著作、医案医话数不胜数。要学好中医,学经典古籍是第一步。在经典中感悟中医文化,掌握中医脉络;在医案中汲取经验,积累病例;背诵药性歌诀、方剂以及经典原文,埋首在浩瀚的中医文海中,注定是寂寞的。得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不断地学习、体会、对照、总结中,这样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病情时泰然自若。

二要耐得住清贫《走近胡希恕》一书中,描写了胡希恕在20世纪60年代时的住宿环境:住在北京东直门南小街北口的小店门面房,面积30多平方米,房顶是瓦,后墙是砖,两侧是店铺的隔墙,无窗;房门由10多块高约2米、宽约0.2米的木板拼成,屋内光线很暗;屋内经常停电、停水,所以经常要用煤油灯照明,用水缸蓄水;附近人车较多,小贩叫卖声不绝,环境嘈杂;粮食定量发放,家里几乎没有吃肉的“福利”。胡希恕在这样的环境中住了7年,期间因营养不良,曾患水肿及肝大等病。

那样的生活是极其清贫的。但如若当初耐不住那样的清贫,胡希恕又怎会取得后来的医学成就呢。环顾身边的中医大家,很多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清贫时光,在清贫中安静下来做学问,后来才在中医学术与临床有了很大成就。那些老中医学医不为名为利,他们诊断用三指,用药精而少,没有繁杂的西医检查,家境贫寒的患者也能负担得起医药费用。

三要耐得住非议《走近胡希恕》一书中提及,针对胡希恕的经方学说,有人说三道四,甚至不乏有人说胡希恕“厚古薄今”“故步自封”“顽固不化”“老店破旗”“古方不能治今病”等。甚至有人给胡希恕扣了个“大帽子”,说“这是典型的民族虚无主义,无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篡改了中医传统理论,不伦不类,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胡希恕是怎么回应的呢?他说:“我就打这杆破旗,除了经方不用,能不能治好病,你们看嘛!”这是对自己研究的中医理论的坚定自信,是对中医药疗效的坚定自信。

一些中医在其执业生涯里难免会因为学术立场、观点而遭到质疑。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不同的医生难免对同一病证的病因病机有认识上的不一致,治疗也会有差异。而西医的诊治、临床路径是一个规范的、统一化的流程。所以,西医对中医的质疑从未终止过,中医同行间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唯有自信、疗效是止住流言蜚语的唯一方法。

寂寞、清贫也好,非议也好,能让我们耐得住的,是我们对中医药的信心,是我们传承弘扬中医药的信念。只要坚守这个信念,在困难时不消沉,在逆境中不动摇,守得初心,方得始终。(刘小利)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