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多发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成了养生爱好者关注的话题。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脾
误区一
“春捂秋冻”强体质
正解:“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但是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
王祥生介绍,夏末秋初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使机体自然过渡到冬天,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但是,对于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本身有
误区二
“贴秋膘”好过冬
正解:“贴秋膘”以备过冬御寒之用,已不适合当代人的饮食结构,乱“贴”会适得其反,建议在“贴秋膘”之前听从医生建议。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其原因是在炎热的夏季,食欲欠佳食量少,能量消耗大,到了秋天,天气凉爽,就希望多吃点“好东西”补身体。对此,王祥生解释说,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体重属于超重
误区三
秋季进补多多益善
正解:适当进补有益健康,但不可滥补,不可虚实不分,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
王祥生称,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适当进补强身
误区四
防止秋燥多喝白开水
正解:对付“秋燥”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喝水”。但是只喝白水也不好,大量的白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虽然为了健康、
为了防止“秋燥”,饮食宜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水果蔬菜,如白萝卜、胡萝卜等。为防止皮肤干裂,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水温以24~29℃为宜,浴后抹
误区五
大量运动无顾忌
正解: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大量运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以身体有些
有些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其实不然。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年轻人。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注意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误区六
防暑降温长期用空调
正解:夏末初秋,白天天气还比较热,有些地区还会使用空调,但早晚较凉,长时间用空调很容易出现腹痛、吐泻、伤风
王祥生提醒,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要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