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 丹溪学艺

发布时间:2019-06-2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见于《宋史·杨时传》,讲的是北宋文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7岁即能写诗,8岁就能作赋,15岁时攻读经史,24岁时登上进士榜,曾在许多地方讲学,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读经,著作讲学。

在一个隆冬时节,已经40多岁的杨时与好友游酢(zuò)一起赴洛阳,向渴慕已久的理学大家程颐求教,凑巧程颐在屋中打盹儿。其实,程颐并非真睡,而是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突然下起大雪。这两个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地在院中站立,不言不动。雪越下越大,游酢实在冻得忍受不住,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如同两个“雪人”,吃惊地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个时候,门外的大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杨时与游酢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程颐深受感动,赶忙起身迎他们进屋,并倾囊相授。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这个典故,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丹溪学艺

无独有偶。元代也出现了一位专志求学、尊敬师长的医学家,他就是朱丹溪。

朱丹溪自幼聪慧,好学不倦,及之成家后,遇江浙瘟疫流行,乡民病亡甚多,其母也患上了腹痛难忍的怪病,丹溪请了几位郎中,都以“另请高明”不予调治。后来一位姓冯的郎中告诉他:“我所用的方药,都取之于《和剂局方》,此乃为医之本,现既无效,我亦无能为力。”丹溪听罢,食宿不宁,决心奋发学医,一定要治好母亲的病。此后,丹溪苦读《素问》,访师求学。不几年,果真治好了母亲的痼疾。

后来,丹溪的妻子突然一病不起,虽经治疗,还是撒手而亡。丹溪悲痛欲绝,深感自己医术不精,于是辞别家人,外出访贤拜师。他走吴中,出宣城,抵丹徒,达金陵,跋涉千里,风餐露宿,但总是名师难遇,只得返回杭州。这一天,故友陈芝言告诉他,近处有一位医学大师罗知悌,精通医术,是刘完素的再传弟子,并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两家学说,在医学上造诣很深。

44岁的丹溪闻听此言,不胜欢喜,当下直奔罗家求教,家童却道:“先生早有吩咐,不收人为徒。”但丹溪并不灰心,翌日一早又来到罗的门下静候。家童道:“你再等也无用,不如趁早到别处求师。”时逢酷暑,丹溪仍立于门前,衣服被汗水浸透,宛如盐花。家童见此,心有所动,便道:“你何不到别处歇息。”丹溪道:“不见师面,决不离开。”家童回报罗师,罗仍不见。丹溪日则静候,夜则归歇,期待多日,无能如愿。这天,本是晴空万里,突然风雨大作,丹溪仍在风雨中伫立等候。家童感动地落下泪来,再次回禀罗师,仍未见允。丹溪矢志不渝,每日还是早早到罗师门前静候。夏去秋来,时已百日。无奈罗师年事已高,又性情孤傲,不肯将医术轻易授人。

这天,友人来访,对罗知悌道:“丹溪是义乌名士,德才兼备,若先生不见,恐招致天下人非议。”罗闻此言,终于首肯,谁知二人一见如故,甚为投机。从此丹溪便拜在罗知悌门下,随身侍诊。一天午夜,丹溪请教道:“操古方治今病,其势不能尽合,是何道理?”罗道:“用古方治今病,犹如拆旧房盖新屋,不经匠人之手,其能用乎!”丹溪闻之,顿开茅塞。罗知悌见丹溪学习刻苦,便把毕生经验传授于他,还为他讲解医学经典。从此,丹溪学识大增,罗知悌欣然道曰:“我一生所学,不愁没有传人了!”

丹溪用心诚志坚换来了名师的指点。后来,丹溪写出了《局方发挥》《格致余论》等医学名著,成为金元四大家“滋阴派”的代表人物,这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此正谓:两则佳话寓理深,尊师重道感后人。求教不惟能吃苦,更需恻隐济世心。(毛德西)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