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指导中医疗疾

发布时间:2018-04-27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天人合一”是我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内容之一,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千百年来,作为一个法则,用以指导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治疾病和养生防病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依据“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地同律”原则创建了“五运六气”历法,把时间、气候演变和人体生理现象结合起来,指出人与天地时空存在随应而动和制天而用的关系。

“天人合一”指导中医疗疾

对四时之性,《黄帝内经》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总结。对人之于四时之变,也有“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说法。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与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没有区别,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才可以健康生长,如若逆天地而行之,就会自取灭亡。

中医诊治疾病也离不开“天人合一”思想。有经验的中医,一定会考虑到天时和地域特点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把大自然对人体的致病因素考虑进去,准确辨证辨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药。比如同样是中暑,中医把在日光下暴晒致中暑的诊为“阳暑”,而把因吹空调等受寒邪而导致机体散热困难引起的中暑叫“阴暑”,充分考虑了自然因素。两者在治法上不一样,前者可喝绿豆汤解暑,后者则需要喝生姜汤或香薷散解暑。

依四时而养生

就养生保健而言,“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重要的指导原则。一般来说,养生都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比如春天转暖,万物生发。起居应与春天同步,“夜卧早起,广歩于庭”。饮食应以温热清淡养阴之品为主,忌发物,春补宜以清补为主,不宜大寒大热之补品;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万物生长到极致,暑热难耐。此时起居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饮食宜清淡,适当加清热解毒之品。若进补,则以滋阴补气为主,不宜过多温补和滋腻厚味之品;到了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起居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饮食宜甘润,滋补宜少辛增酸,选沙参、川贝、麦冬、百合等润肺滋阴之品比较好;冬天,天寒地冻,万物潜伏闭藏,寒邪易伤人体阳气。此时,起居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敛阳护阴,饮食宜温热升阳之品,可选韭菜、桂圆、甲鱼,羊肉等。

日常运动也应遵循天人合一原则。立春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过度运动伤阳气;立夏时节运动量要减少,以免暑热运动过度大汗伤津伤阳;立秋运动需防感冒和肺燥,所以运动量也不宜过大,但秋天可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立冬运动需要等候日出,不可早起出门就锻炼,同时也要防止大汗伤身。

由此可见,大自然与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受制于大自然,所以要考虑并顺应自然的变化,这才是聪明医生的诊治思路和聪明人的养生智慧。(邓玉霞)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