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内一众少男少女,多是十五六岁年纪,其中有一位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豆蔻年华本应朝气蓬勃,但神态风韵却时时不离悲愁。林黛玉是位病美人,打会吃饭起就吃着药,因此很多后世很多医家认为她属于“先天不足”。但以贾府的条件及林黛玉的金贵之身,保养得当远不至于十七岁便去世。
真正害死林黛玉的是多年郁证,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抑郁症”。黛玉有什么可愁的?林黛玉要是生在现代也非常令人羡慕——倾城之姿、旷世诗才、长辈宠爱,更是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宝玉,但观她平日却是糟心事常有,而快乐不常有。
带着这些疑问再次品读,会发现生活对黛玉好像也没有我们看起来的那么好。黛玉的成长环境中缺失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六岁时母亲早逝,被贾母接走后,再未见过父亲。除此之外,黛玉还是一个古代少见的“独生子女”。理想的成长环境应当有父母、兄妹、朋友,从而得以全方位的认识社会,形成良好、坚定的人格基础,以提高未来抗挫折能力。林黛玉身边是不能尽吐心事却宠她的贾母,博爱又痴情的贾宝玉,所以林黛玉渐渐长大便显得不善于沟通,还总有些小性子。她的处境其实十分尴尬,宠爱让她有资格耍小性子,但又没人能真正替她考虑、为她解决问题,连她贴身的丫鬟紫鹃也说:“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别人十五岁都嫁人了,而黛玉的人生大事仍旧无人做主,又寄人篱下。安全感是最奢侈的东西,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思想拉锯战中,黛玉终于倒下了。
可能有人会想,郁证无药可医吗?那便再说一人——史湘云。湘云是让人想起来就会笑的女孩,她爱女扮男装,又喜欢作诗,爱吃肉也爱喝酒,还曾醉眠芍药荫。我们总是看见湘云爽朗开心的一面,却忽略了命运跟她开的玩笑。黛玉六岁前还曾享受过父母之爱,湘云却是“襁褓中,父母叹双亡”;随后黛玉在贾母身边也还算衣食无忧,而湘云却“纵居那绮罗中,谁知娇养?”外部环境并没有导致湘云抑郁,反而衬托出她豁达开朗的可贵,口袋中没钱也挡不住想要请大家吃螃蟹的好情致。曹雪芹形容史湘云“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中医擅长治疗情志疾病,但“心病还需心药医”亦是关键。中医根植于古代哲学思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生活总是波澜起伏,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史湘云一样,纵然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也要学会常想一二。(山西吴佳莹)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