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启蜇 品物皆春

发布时间:2018-03-22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首先提到了“阳和启蜇,品物皆春”的古语。其引用贴切,容易让人产生共鸣。“阳和启蜇,品物皆春”出自《宋史·乐志》,此书是介绍宋代宫廷音乐基本状况的文本。春日来临,阳光和煦,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鸟跃枝梢,品赏景物,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春天河岸边曼妙的柳枝冒出了新芽,一场春雨,洇得柳叶翠绿发亮。几只在春水里嬉闹的鸭子,不时扑打着翅膀,抖落如珠般的河水,尽情享受春天的惬意。和煦的风吹来一片白云,像少女的丝巾在蔚蓝的天空下迎风飘扬。田野就如同一本描绘春天的书,大地成了春天的书房。

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尔雅·释天》解释为“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意为春季时万物复苏,开始生长。《说文解字》有“春,蠢也,动也”之说。春亦称“三春”“九春”,如“三春之季,孟夏之处”(汉·班固《终南山赋》),有时也称“青春”“芳春”“阳春”“艳阳”等。“三春”同时也是孟春、仲春、季春的合称。

多少文人墨客抒写了赞美春天的诗篇。公元767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其中有“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的描述。杜甫所处的唐代,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唐中宗李显在立春这天作《立春日游苑迎春》:“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写了他在春回大地之日,游园赏春的情形。虽然寒冷仍未退去,但是春的气息已经显现,梅花报春,柳树显绿,显示出无限生机。

孟春为春季的第一个月,即阴历正月。如南朝宋·鲍照《代堂上歌行》所载:“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孟春亦称“孟阳、孟陬、上春、初春、开春、发春、献春、首春、首岁、初岁、开岁、发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由于孟春是一年的开始之月,故又有“初月”“冠月”“开岁”“早春”之称,如南朝·梁元帝《四时纂要》曰:“孟春曰早春”。另外还有“柳月”“端月”之称(避秦始皇讳而改“正”为“端”,亦称“端春”)。

仲春为春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二月。如《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天子献羔开冰。”仲春又称“杏春”,缘于二月杏花怒放,有红杏闹春之说。在一些典籍中仲春又称“花月、如月、丽月、大壮、同月”等。

季春为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如汉·梁鸿《适吴诗》载:“惟季春兮华阜,麦含英兮方秀。”季春又称“晚春、暮春、末春”。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曰:“暮春时节,落英缤纷。”

春季指农历一、二、三月,是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时间,其间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这样描述春季生化特点及养生调摄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意为:春季是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草木生枝长叶,万物欣欣向荣。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敞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身体随着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对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应当发生的就让它发生,而不要去伤害它;应当给予的就给予,而不要剥夺它;应当培养的就去培养,而不要惩罚它。这就是适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然而季节交替之时,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正如词人李清照所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元代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提到春天“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可资借鉴。(单德成)

来源:中国中医报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