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 说说春季祛湿调理

发布时间:2017-04-22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谷雨(GrainRain),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湿大于热,症状表现以湿为主,如头重身困、四肢酸、精神疲惫、大便黏滞,在消化系统上表现出来,多数为胃口不好、口淡无味。有人会腹痛、大便烂而不成型、恶心呕吐。  

热大于湿,症状表现以热为主,如舌苔厚腻、大便干、口渴想喝水。

这段时间“朋友圈”里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在“晒”春困疲乏,无心工作;一路人马在“晒”感冒喉咙痛,轻伤不下火线。于是,一些教你如何祛湿清热的保健帖又开始疯狂转发。一个从外省到广州生活了两年的朋友感叹,冬衣刚脱,春衣刚穿几天,与湿热作战的漫长之路又拉开序幕了。是啊,气温刚刚回暖,那么多的热、上火从哪里来?如果我们不得不打这个“湿热”之仗,如何才能打得漂亮?

湿呀、热呀,从哪里来?
 

我们先说说湿从哪里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陈瑞芳主任介绍,湿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外湿多数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所致。这并不难理解,内湿多由饮食引起,例如喜欢喝酒、喜吃煎炸食物或过多食用生冷食物。都市的白领少运动、少户外,阴虚、阳虚体质的人为多,这几种体质的人湿邪更容易入侵。

至于热,冬季时孩子们胃口好,吃得多,容易食滞,成人冬季吃肉多又进补,这些都容易化热,特别是易导致肺热。入春以后,细菌病毒开始活跃,而气温变化大,人的抵抗力下降,这就是最近伤风感冒、喉咙痛的人特别多的原因。

你是湿大于热,还是热大于湿?
 

有读者问,入春后一致觉得自己湿气很重,一口水都不想喝,这几天却突然上火、喉咙痛,一天喝几大杯水都不过瘾,这是怎么回事?陈瑞芳解答说,其实这并不矛盾,在很多人身上,湿热都可能是同时存在。有的人是湿大于热,症状表现以湿为主,如头重身困、四肢酸、精神疲惫、大便黏滞,在消化系统上表现出来,多数为胃口不好、口淡无味。有人会腹痛、大便烂而不成型、恶心呕吐。有的人是热大于湿,症状表现以热为主,如舌苔厚腻、大便干、口渴想喝水。

体内是湿大于热,还是热大于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生活和饮食变化后,则很可能发生变化。比如说以湿为主的人,这段时候熬夜、喝啤酒、吃煎炸食物、吃了难消化的大餐……都可能化热。我们的肠胃好比垃圾桶,里面的垃圾(食物)不及时清理,就会发臭、发热,于是便会出现口气重、喉咙痛,让“热”成了身体的主导。

一些都市白领,特别是寒性体质的女性,整个冬天都冰手冰脚的,可是到了春天却频频上火、“热气十足”。陈瑞芳解释,寒与热并非完全势不两立,寒性体质的人如果有食滞,一旦遇到风邪或湿邪,也容易转化为热。

祛湿清热之后,别忘了健脾善后

对于祛湿,陈瑞芳主任建议祛湿也要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来选择治疗方法,中医有芳香化湿、清热祛湿、利水渗湿三种方法。寒性体质用芳香化湿法,热性体质用清热祛湿法或利水渗湿法。如果是寒湿体质,误用清热利湿,则不但起不到祛湿的作用,相反会使湿邪更重,人更加疲乏无力,甚至没有食欲。

如果是热大于湿的,调理以清热为主。陈瑞芳主任建议,中成药可以吃银翘散(丸)、夏桑菊颗粒。用桑叶煮水或桑叶煲瘦肉汤,也有很好的清热作用。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祛湿清热都只是治标,要治本就是要健脾,易惹湿热上身的人往往有脾虚的问题,因此祛湿清热后要健脾来善后,可以选择经常煲些淮山莲子汤、白扁豆眉豆汤喝来调理体质。这里要提醒的是,这种保健的汤水也不能天天喝,一周一到两次即可,喝太多易导致“三高”、痛风。

亲近自然多运动,也利于春季保养
 

说到春季祛湿、调理,很多人立即就想到煲汤,其实多运动、多亲近自然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陈瑞芳介绍说,动则生阳,所有的运动都有助于祛湿。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就能显效。说起运动,人们通常想到的就是剧烈跑跳、大汗淋漓。陈瑞芳指出,春天的运动方式,更适合选择散步、快步走、太极拳、八锻锦、慢跑等舒缓的项目。把身体的肌肉、关节活动开,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建议大汗淋漓,否则会阳气外泄。

另外,很多人在春季莫名出现情绪不好、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陈瑞芳鼓励大家多去踏春、登高,多接触大自然的花鸟树木,看看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致,也有助于保持心情愉快,让大自然治愈你的心灵。现在都市人忙碌、浮躁,缺乏对大自然之美的感知力,陈瑞芳提示说,可以主动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说站在花前,深吸一口气,然后边吐气边说“真香”或说“舒服”,有助于疏解肝郁。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