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未病 关于膏方

发布时间:2017-02-1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关于膏方

“膏”指稠黏的糊状物,含有滋润的意思。膏方俗称“膏滋药”,是将中药加水蒸煮后滤渣,再浓缩熬成膏状制剂,具有滋补强身,延缓衰老,治病纠偏的作用。秦伯未尝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溢二所以尝善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此为对膏方含义的恰当诠释。

二、关于治未病

(一)治未病的提出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关于“治未病”的观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二)治未病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治未病”的观点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实践和总结,是医学的最高境界。《淮南子》:“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千金药方》:“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证治心传》:“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这些论述是对《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引伸和发挥。WHO《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20世纪末叶,75位诺贝尔得主发布的《巴黎宣言》提出:“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治未病”的思想正是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是“关于健康的科学”。

(三)治未病的涵义

《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经文提示,人体对于疾病有三种状态:“未生”、“未盛”、“已衰”。“治未病”的含义主要有三。

1.防病于先,未雨绸缪

防患于先是“治未病”思想的第一意义。《丹溪心法》:“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

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

“治未病”的第二层含义是欲病救萌。《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素问·刺热》:“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所谓“欲病”,现代称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

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治未病”的第三层含义是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经文提示,外邪入侵由表入里的传变规律,强调有病早治,防其传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明确指出已病之后,防其传变的具体办法。

《医学源流论》:“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实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进一步说明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

三、膏方与治未病

孙思邈《千金要方》强调“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里将医学研究对象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种状态;将医学的功能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上医”为维护健康的养生医生;“中医”为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下医”为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

现代医学将人群分为健康、疾病、亚健康三种状态,调查发现约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而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对“未病”(健康状态)者强调通过养生以防病;对“欲病”(亚健康状态)者,强调“救其萌芽”;对“已病”(疾病状态)者,要求早期治疗,防止传变。

1.膏方与未病

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膏方对少年儿童来说,可以助长发育,提高智力;对中青年来说,增强体质,青春常驻;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延缓衰老,永葆健康。现代研究提示,补阴药含有多糖成分,使细胞免疫增强,部分补阴药有降糖、生津、润肠作用;补阳药可以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补气药含有多糖、多肽、维生素、微量元素,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消化功能等等。

2.膏方与欲病(亚健康)

目前服膏方的人群中约一半以上是属于亚健康状态者。亚健康状态者,是中医“治未病”的重点。

关于亚健康的定义:一种说法“亚健康是一种既没有疾病,又不健康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指有疑似疾病的症状,而无明确疾病的证据。”膏方对亚健康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

①辨体质治其本:如阴虚体质,见自觉内热,手脚心热,口干咽燥,容易失眠,大便干结,面颊潮红,怕热,舌稍红等症状,可以用滋阴填精方药;阳虚体质,见手脚怕冷,畏寒,不耐寒冷,大便稀溏,吃凉食物胃易不舒服等症状,可以用壮阳补气方药;气虚体质,见精神疲乏无力,气短,容易感冒,出虚汗,脉搏无力等,可以用益气生血方药;血瘀体质,见皮肤干燥、粗糙,皮肤有紫斑,胸胁刺痛,面色灰暗,舌有瘀斑等,可以用活血和营方药;痰湿体质,见形体肥胖,汗多,肢体困倦沉重,口舌黏腻等,可以用祛痰化湿方药;另外有一种过敏体质,见经常感冒,鼻塞,打喷嚏,容易哮喘,皮肤过敏,一抓就红等,可以用扶正脱敏方药。至于正常体质的人,阴阳平和,气血协调,不一定服膏方。

②随症治疗其标:根据亚健康的常见症状论治,如睡眠障碍,加入安神定志方药;食欲不振的,加入健脾开胃方药;经常便秘的,加入润肠通便方药;腰膝酸软的,加入补肾健腰方药等等。

3.膏方与已病

关于已病的传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根据五行生克规律防变,其中按相生传变,有子病及母,母病及子;按相克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②根据病邪由表传里规律防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由皮毛※肌肤※经脉※六腑※五脏;叶天士:“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在血。

③根据西医关于疾病的演变规律,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例如:WHO关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分为5类: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但其基础病理改变主要是微血管和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糖尿病精神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及末梢动脉病变等。

膏方防其传变的原则:

①按制已病,防止传变;

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③祛除影响传变的病理基础。

要知,中医“治未病”思想具有战略意义;“治未病”的方法甚多,膏方是其中之一;用膏方“治未病”可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