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中医要运用本体思维,就要掌握中医治疗的“顾护脾胃资化源、气机升降六腑运、温固阳气生机显、养血通脉五脏安、祛邪扶正标本兼、博采验方疗效验”等六方面的治疗大法。
顾护脾胃资化源
包括“疏肝平胃,通降顺胃,温阳化胃,解郁清胃,消导安胃,健脾益胃”六大治胃法则。
气机升降六腑运
肝脾肾主升,心肺胃胆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均主降。气机的升降有序维持着人体脏腑的协调与平衡及正常功能的运行。气机失调有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升降反作。脾胃升降理论,脾胃共处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脾气升运化水谷精微灌溉四旁;胃气降则受纳腐熟水谷,传送糟粕于体外。脾气升则肝气随升,胃气下行则胆火随降。
温固阳气生机显
阳虚证治,阳虚症候表现,面色苍白,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而润,脉细微,脉沉,迟或虚大。心阳虚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治以益气温阳,用保元汤、炙甘草汤;脾阳虚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重,治以温中健脾,用附子理中丸、厚朴温中汤;肾阳虚证,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治以温补肾气,用右归丸。临床体会,阳虚包括气虚,阳虚为气虚之渐。气虚,短气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脉弱等。阳虚则生内寒,表现为倦怠嗜卧、形寒肢冷,肠鸣泄泻,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
养血通脉五脏安
五脏所藏之精、气、营、血,奇恒之腑所藏脑髓、骨髓、血液、胆汁、精血等物质的充盈调达均与血的运行和灌注密切相关。五脏各司其职,各有所主,精神畅达;亦使五脏得和七窍为用,奇恒之腑各有所藏,各取所用,五藏得安。
祛邪扶正标本兼
外感六淫,疏风、散寒、清暑、祛湿、润燥、泻火为治;内生五邪,熄风、温阳、化湿、润燥、泻火降火为宜;痰饮内生,化痰豁痰、攻逐或温化饮邪;热毒瘀血,攻逐瘀血、清解热毒。
博采验方疗效验
临床中擅用单验方,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单验方都是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治疗疾病的有效经验。准确辨证,熟悉单验方的性能,临床效果才会显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