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珍 提出了气功的概念

发布时间:2016-05-0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刘贵珍先生首先提出了气功的概念。

刘贵珍,河北威县人,长期患肠胃病和失眠,经内养功传人刘渡舟用内养功治愈。后拜刘渡舟为师,得内养功真传,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后来,他用气功为他人治病,疗效显著。受到当时河北省卫生厅的表扬,被定名为“气功疗法”。刘贵珍于1956年在北戴河又创建了北方气功基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并担任院长,进一步通过实践总结,推广“气功疗法”。1957年刘贵珍的《气功疗法实践》出版,1959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的《内养功疗法》问世。此两书对气功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57年7月1日上海市气功疗养所成立,由陈涛(1922-1968年)任所长,蒋维乔任顾问。1958年上海市气功疗养所受到卫生部表彰,陈涛本人则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陈涛,贵州省人,是第一次气功发展高潮的积极推动者。因患严重的神经衰弱,在受益于气功后,陈涛开始从事气功事业。在他的积极筹建下,上海成立了上海市气功疗养所(即现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的前身)。陈涛在临床上,扩大气功治疗病种;在科研上,与上海第一医学院合作,探索气功的治疗机制;在教学上,举办全国气功师进修班,编写了《气功科学常识》与《气功疗法讲义》二书,并在他和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整理出一套基本练功方法,名之为“放松功”。在全国推广后,效果显著,在当时与内养功形成气功双璧。在培养人才方面,卫生部委托上海市气功疗养所主办的“全国气功师资进修班”,为各地培养了一批专业人员。这就是后来所称的第一次气功高潮,它使气功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二次气功高潮出现在文革后的1978年,气功事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迅速向国外推广。这次高潮的主要特点是:

1.功法大量涌现,呈现出传统功法、新编功法百花齐放的局面。

2.“外气”倍受关注,使历史上研究不多的“布气”疗法,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科研成果累累,由于多学科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气功科研发展较快,并已列入各级科研计划内。1983年北京中医学院气功研究所成立,1985年上海市气功研究所诞生。从此,国内出现了专业气功的科研机构。4.加快了人才培养、学校教育、业余教育、岗位培训,多管齐下,为各级医疗单位开展气功医疗培养了所需人才。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中医学院(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气功研究室)有气功硕士学位授予权,提高了气功专业人员培养的层次。5.对外交流十分活跃,使中国气功走向世界,为人类服务。(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倪青根)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