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研究不断开创新领域

发布时间:2016-04-2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活血法、化瘀法是中医医疗中十分古老的治病法则之一,将两法合而并用而成的,活血化瘀法也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学家在其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其日趋完善。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各类临床疾病何以需要活血化瘀治疗,活血化瘀的理、法、方药,以及疗效观察,都有内容十分广泛的记载。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西医结合方针确立后,活血化瘀的显著疗效又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进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先后被列入四个五年计划,成为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有活力、见成效、受国内外关注的领域之一。以冠心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为先导,陆续取得了许多成果,阐释了血瘀证的科学内涵,使医学界对血瘀证的认识产生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尤其在冠心病以及其他危重疑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不仅在创新的基础上发扬了中医药学术,而且在某些方面丰富了现代医学科学内容。2004年2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证书,授予“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这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界科研工作者第一次获此殊荣。

1960~196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对复方通脉灵进行了系列研究。先后采用理气、活血、化瘀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硬皮病104例,其间经历了精减药味、不断总结改进以及并实验研究等,疗效不断提高,并扩大用于胶原纤维硬化的烧伤、外伤性瘢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同样获得较好疗效。他们遵循“异病同治”原则,扩大治疗冠心病、脑血栓等血瘀证患者,并逐渐由活血化瘀法治疗硬皮病等研究,转而为“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郭士魁,治疗冠心病以注重活血化瘀为特点,善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丹参饮和活血通脉膏等活血化瘀方剂取效。一直从事心血管病研究的陈可冀,1958年始,同赵锡武、郭士魁等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协作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规律,并于1961~1962年,进行了一系列活血化瘀临床研究工作,结合郭士魁的经验写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规律的探讨》一文,在《中医杂志》发表。1970年,卫生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首先在北京组织了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中国医界逐步形成了庞大的活血化瘀研究队伍。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等10个单位,完成了“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止痛、增加外周血液量作用,初步阐明了气滞血瘀与循环障碍的关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等三个单位完成了“中医活血化瘀治则原理的研究”,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治则,以冠心Ⅱ号川芎等药物治疗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及血栓形成,取得较好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阐明了活血化瘀方药抗血栓形成、溶血栓、改变血栓结构、降低纤维蛋白血栓稳定性、保护心肌等一些作用原理;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等九个单位,分别完成血液病变学、微循环、血流动力学与血瘀本质及活血化瘀原理等实验研究,均取得有价值的结果。

以上初步研究成果的取得,显示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的科学价值,进入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以陈可冀为主任委员在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有组织、有计划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以更快的速度向纵深发展。(李经纬)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