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保健养生的方法很多,记住下面3个提醒,肯定有益于身体健康。
科学春捂 首先,要注意捂的体位,关键是“春捂捂两头,下半身最重要”。其次,要注意捂的时空,早晚要捂,中午可减衣,但要区分室内室外。春季气温日较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一定要适当“捂”一会。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在室外便可适当减衣,比如脱掉外套。必须注意的是,进入室内后,必须及时将脱掉的衣服重新穿上,否则极易引起感冒。最后要说明的是,春捂莫过度,否则易上火。
注意养阳 春日如何养阳呢?首先要顺应气候。春季是一年中冷暖空气交汇最多的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这时要顺应气候来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其次是注意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第三是要调节情志。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态。最后是适当锻炼。古人提倡春日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其中的“缓行”即是小运动量的锻炼。
警惕春风 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杨柳依依,轻风拂面。“春风”自古就被认为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爽心之气”。殊不知,“春风”常常是冷暖气流交汇并相互推进的结果,它有时是温暖的,有时则带着寒意。当室外风速超过每秒6米时,风沙、尘土等污染物会刺激人的鼻腔和咽喉黏膜,易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风,也会将散落在地的花粉扬起,容易使人患上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病情也极易加重。此外,多风的春天,风道上的负氧离子数量大大减少,容易使人感到紧张、压抑的疲劳,年老体弱者常常因此而患病。
冰消雪融,由寒转温,人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储藏量降至一年中的最低点。在此季节,人们常难以适应气候变化,易受外感温邪侵袭而罹患感冒或风湿病;并会因外感温邪而致胸闷不畅,困倦乏力等一系列症状。
因此,初春时节,应重视保健,防患于未然。要遵循“春捂秋冻”、“百病从寒起”、“风为百病之长”的规律,注意防寒、防风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状况,适时增减衣服。有风的日子外出,应密切注意风向、风力和风温,严防风邪致病。
此外,还应加强锻炼,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或去郊游。同时需加强营养,使春季活动逐渐增加而损耗的能量得以补充。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只有这样才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疾病发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