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养生 调理体质

发布时间:2014-10-2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俗话说“饭后百岁走,能活九十九”。那么,古代人饭后是如何养生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古籍里的饭后养生方。

  饭后养生法则一:饭后慢走《摄养枕中方》中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饭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散步的时间应是饭后20分钟之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但体质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饭后不宜散步,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也不适合。

  饭后养生法则二:饭后揉腹唐代孙思邈曾提出:“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并要求“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令人能饮食,无百病”。若“饱食则卧”,就会“生百病”。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综合)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喜欢通过食疗来调理身体,但是多数人却对食物的药性、功效、禁忌等不是很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中药师吴雪茹表示,虽然多数调味料要通过配制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这些简单的调味料也有其简单的中药辅助功效,使用得当也可入药调理体质。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中药师吴雪茹

  记者蔡卫杨通讯员边江红

  食盐

  食盐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在中医中盐味咸、微辛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呕、通便、助肾坚筋、固齿明目,能引药下行入肾,多用于制入肾经及行下焦药物,如:盐水炒杜仲、盐炒橘核等。

  由于食盐性寒,寒凉体质以及容易出现身体乏力的人较易虚肿,所以不宜食。现代人多食“厚味”,其中钠高而钾低,易致水钠滞留而肿,所以西医嘱肾脏病患者忌盐,高血压者应少盐。

  米醋

  味酸苦,性温,无毒,醋入口时为酸性,但入身体后,经新陈代谢能使体液成碱性。《本草纲目》称“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无非取其酸收之意,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所以适合有瘀血积聚体质的人,比如平时容易一碰就出现斑块、容易酸痛的人。

  虽然米醋药效颇多,但脾胃湿盛之湿体(腻滞质)者不能吃醋;筋脉拘挛、外感初起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高者当忌。注意,除米醋外,其他醋都不入药。

  生姜汁

  日常我们在风寒感冒的时候总会自己煮个生姜水发发汗,其实中药中常使用到生姜汁来为中药炮制,使药物功效达到理想的效果。生姜汁有香气、性味辛微温,能止呕、散寒、发汗、解毒,多用于制止呕及寒性、毒性的药物,如:姜汁炒竹茹、姜汁炒黄连等。

  米酒

  一般家庭中人们经常会用到米酒去掉各种肉、鱼、虾、蟹的腥膻异味,改善菜肴之口味。其实米酒作为一味中药辅料也有很多特别的功效,由于米酒甘辛、大热,所以通经活络的功效明显。《本草纲目》提及:米酒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丹石发动诸病。

  米酒有黄酒、白酒之分,均可供制药用。用量比例方面,黄酒量大,白酒量小,能提升药力,通经活络,多用于制行上焦及通经络药物,如:酒炒黄芩、酒洗当归。

  蜂蜜

  蜂蜜以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黏度大、气味香甜的品种为佳品。本品性味甘平,具滋补作用,多用于制润肺止咳及补脾药物,如:炙甘草。蜂蜜炙甘草后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气虚血少,心悸动,脉结代,虚烦失眠,大便干结等症。

  秋天季节干燥,蜂蜜在这个季节配合其他中药或者食材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润肺止咳、缓和补脾胃的作用。

  米泔水

  米泔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淘米水,按次序可分头泔、二泔,以二泔为佳,为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悬浊液体。本品具吸附作用,能除去部分油质,降低燥性,平时家中如有比较燥热的食材都可以用米泔水浸泡洗洗。
 

  在中医中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而乌梅也是其中的一种,乌梅味道酸酸的、余味甘甜,因此很多人爱吃,不过同时乌梅也是一味具有收敛固涩功效的中药,因此在吃的时候应该有所了解,中医指出,其常用量为去核3~10克。其主要有“止”的功效。

  止渴 乌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热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乌梅煎汤作饮品,能去暑解渴。

  止咳 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而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对实证要慎用。

  止泻 乌梅能涩肠止泻痢,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大肠滑泻不止甚至脱肛不收。近年有人用《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作基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