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养生知识需要实践来转化成令人受用的成果。社会上一些“养生大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下笔千言,洋洋洒洒,深入询问他本人的心得,便“顾左右而言他”了,这并非真正的养生。南宋大文豪陆游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乃金玉良言啊!若不付诸实践,再多的养生理论也不可能起到却病延年的作用;若不付诸实践,别人的养生理论再好,也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其次,生命的健旺状态才是体现养生成就的直观标准,而不是口舌之利。平常一听到某个人可称“养生家”,第一反应是:“他多少岁?”然后会问:“他看起来精神吗?”一个人养生是否有成,不是以此人能讲多少养生理论来衡量的,而是以其生命的质量和长度来衡量。没有一个健旺的生命状态,养生理论讲得再好,也难令人信服。没有养生成就作为基础,只懂得高谈阔论,反而给人一种如毛泽东诗中“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之感,其实不利于养生。所以东晋医药学家葛洪指出:“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切中要害!
另外,只说不做,容易陷入养生误区,或被一些谬论误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些理论听起来“很美”,但做起来有可能没有效果,甚至有副作用;有些个人理论,刻意采用令人头昏眼花的复杂构架和不着边际的术语,给人以“专业”、“可信”的错觉,一旦将其付诸实践,却原形毕露,现出了其“谬误”的本质。所以,作为普罗大众,衡量一个养生理论的好坏,关键要用好“实践”这把尺子,千万不能拜倒在一些人的“澹澹大言”之下。
总之,生命健康,是人生的一大追求目标,甚至是中华几千年来,最令人心动的目标。然而,好养生者众,论养生者众,能得道者却少,古今寿逾九旬且少病痛者更是稀少。古人对此喟叹:“神仙本是凡人做,只为凡人不肯修。”一句话切中肯綮,点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不肯修”,即不能很好地践行养生。所以对于养生,“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毕竟,养生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的学问。只说不做,不是养生;说多做少,养生不好。对于养生,需谨记清代大学问家袁枚的教诲,“学在躬行不在讲”啊!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