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弋矶山医院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坐落于长江之畔的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风景区,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创办,有“北协和,南弋矶”之美誉。迄今已有125年的历史,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吴绍青、沈克非、陈翠贞等都曾在此工作,中医科李济仁教授荣膺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医院始终坚持“绿色医院、人文关爱”的办院理念。医院依山临水,环境优美,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2%,有被芜湖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18株。现代化一流的门诊部、住院部大楼,宾馆化设施,人性化服务,是诊疗和康复的理想场所。
在弋矶山的山顶有一座美国人建造至今有125年的历史、保存完好、现是芜湖市文物保护的红砖五层楼,其中的二层楼即为现在的中医科病房。站在中医科病房靠江边的窗户,可以远眺长江,向北可以看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地变通途”的芜湖长江大桥,还能看到著名诗人李白笔下的“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天门山;望向广阔的长江,不禁使人想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说,这里近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远处亭台楼阁,碧水蓝天,令人流连忘返,仿佛到了人间仙境。因此,一位外国友人不无感叹地说:“这里真是康复养生的绝佳胜地,能在这里工作学习,真是一种享受啊,想不长寿恐怕都难!”
养生有道的老中医
中医科在鼎盛时期有30人左右,现在多已退休,可能是长期生活、工作在这风景如画、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的弋矶山,再加上中医几千年传下来的的养生知识的熏陶,这些工作在中医科的人员大多长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7月,在有据可查的20人中,仍健在的100岁以上者有2人,80~90岁有7人。
中医科的前辈们个个养生有道,个个有绝活。如伍杰夫先生擅长背书,柴崇三先生擅长书法,李济仁先生擅长腹部按摩,饮自配的养生茶,李先生至今仍能坚守在临床第一线,服务于患者。
这些中医的前辈们,一边治病救人,一边刻苦钻研,著书立说,成就影响深远,深受学界的普遍赞誉。如此,心情愉悦自不在话下,加上坚持不懈的养生方法,长寿是自然的了。
成绩斐然的岐黄人
中医科的前专家们以自己辛勤的汗水,孜孜不倦的追求,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里仅举有代表性的三位前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合作,遴选出我国近百年来对中医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150位中医药学家,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安徽省入选了3位,其中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占了2位,分别是尚志钧教授和李济仁教授。
尚志钧(1918~2010年),教授,安徽全椒人。为本草文献学家、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长期致力于本草文献的研究。50年来,尚志钧依据历代经、史、子、集及各种类书、专书,相互参证,运用独特的考据方法对本草文献进行深入研究,钩沉辑复亡佚的本草14种,如潜心辑复唐代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等,撰写专著8种,发表论文180余篇,奠定了我国本草史研究的基础,为我国本草文献研究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济仁,1930年生,教授,安徽歙县人。为全国唯一不在省城,也不在中医院的首届国医大师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第14代传人,与安徽中医学院王乐匋、蚌埠医学院吴景洪同为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人,在新安医学的学术理论及新安医家诊疗经验的研究上贡献卓著。主持的科研课题曾获省部级奖励3项。出版《济仁医录》、《痿病通论》、《痹症通论》、《新安名医考》、《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首批卫生部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
张舜华,1934年生,教授,安徽歙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第14代传人,“国医大师”李济仁之妻。幼承庭训,有志于医道。在其父张根桂的指点下学习中医,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主要著作有《张舜华临证医案传真》、《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济仁张舜华》、《国医双馨:李济仁张舜华》;参编著作有《肿瘤验案辑按》、《新安名医考》等,发表论文10余篇。
国医大师李济仁工作室现为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2年9月,中医科成功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痹病学”,相信将为中医痹病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在,中医科的全体人员,在李艳主任的带领下,虽然身处三甲西医医院,不但丝毫没有被边缘化,而且被医院所重视,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为四方来中医科就诊的患者服务。中医科的发展就像中医迎来了“春天”一样,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