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说过: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七年之久的病,用其他方法治不好,可以用三年的艾来治疗。可见艾叶是不可忽视的药物。
艾叶,味辛而苦,性温有小毒,入足三阴经(肝、脾、肾),具有温经散寒、调经止血及安胎的作用,适宜于虚寒性出血症,尤以治疗虚寒性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最好。如果配伍得当,还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等。本品还是安胎是要药,治疗胎动不安,每与阿胶、桑寄生同用。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卷、艾炷,用于熏灸体表部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起到扶正驱邪、养生保健的作用。“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表明艾是家庭必备之良药。我国民间有端午节在门上悬艾的习俗,可以辟秽驱虫,为祥瑞之兆,预示安康吉祥。
艾叶药理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艾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凝,并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消炎作用。艾灸法可调节胃肠功能、血管舒缩功能、肾上腺等内分泌功能以及血液成分,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能力。对于没有明显疾病的中老年人,可起到有效的保健延年作用。
艾叶药膳
艾叶煲鸡蛋 艾叶12克,鸡蛋2只,用陶器文火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煮。此膳主治习惯性流产。有流产史的孕妇在孕后第一个月可每日1次,连服5日;第二个月每十日服1次;第三个月每半个月服1次;第四个月及其以后每月服1次,至妊娠足月。已证明此方疗效确实。此方亦可治疗妇女白带。
艾姜汤 干艾叶120克(炒焦存性),白姜30克(炮),共研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0丸,温米汤送服。此方主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等。
养生经验方
艾枕 取细软熟艾1千克,用布包做成艾枕。每天晚上枕用艾枕,对风寒湿引起的头痛、头重有良好效果。如果长期枕用,可以预防感冒、颈椎病及面神经麻痹等。
艾袋 用布缝成15厘米×25厘米的布袋,内装500克细软熟艾。将艾袋敷于脐腹部,可以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脐腹冷痛,或妇女寒性痛经;敷于肩部,可以缓解肩周炎之痛;敷于腰部,可以预防和缓解寒湿性腰痛。
艾垫 将细软熟艾制成鞋垫,厚度为3~5毫米。将艾垫垫在鞋内,能治疗和预防寒湿脚气、足癣、冻疮等。
灸疗 用艾条灸治穴位或病变部位,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常用的灸法穴位如下:①足三里:调理脾胃,补益中气,通达经络,增强体质。 ②三阴交:补益肝肾,调理月经,聪耳明目,固齿坚骨。③关元:补益脾肾,升阳举陷,温暖子宫,调理月经。④命门:温暖肾阳,祛风散寒,壮腰强骨,固精止带。
艾附温中丸 艾叶、吴茱萸、川芎、白芍、当归各 90克,制香附180克,续断45克,生地30克,肉桂15克,共为细末。米醋打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此丸具有益气补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于妇女子宫虚寒,白带增多,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少腹冷痛,久不受孕等。
灸治呃逆 艾条点燃,放于床头,熏10分钟,可治顽固性呃逆。
艾叶泡足治咳嗽 艾叶50克,放入1500毫升沸水中,煎15分钟,待水温稍低,将双足置于药液内浸泡,每晚睡前1次,每次15~20分钟,治疗因风寒所致的咳嗽,3~5天即可治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