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对健康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养生是直接涉及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不容“张悟本们”戏说。所以最需要那些准确、权威、科学的声音。本期记者在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门诊部专访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苏礼教授。苏教授郑重提醒,养生不是追求长生不老,养生的目的其实就是养护生命,尽其天年。
人到底能活多少岁
“尽享天年”是人类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人的“天年”到底是多少岁,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礼教授指出,人的天赋寿命叫天年,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曾讲到,人要“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按照这个说法,人的寿命应该是100多岁;药王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相传药王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苏教授告诉记者,药王山上,登上药王大殿的台阶正好是143个,不少人都说,这143级台阶暗和了孙思邈的寿命,他活了143岁;苏教授说,根据自然寿命系数学说,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生长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期按18岁到20岁计,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活到100-120岁。虽然考证方法不一,却大多把人类寿命的终点指针定格在了120岁左右。
养生目的就要“尽享天年”
可惜的是,虽然理论上人类最少也能活到120岁,但大多数人的生命车轮总是在行进到大半时便戛然而止。苏教授指出,中医养生不是什么教你长生不老,它就是让你用最自然的养生方式,养护自然的身体,能快乐的“尽享”天年。养生需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使生命力旺盛,不受疾病危害。若等到疾病爆发,再来关爱生命,养护身体,可就为时已晚了。苏礼教授指出,理念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帮助。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实践证明,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养生不可重术轻道,舍本逐末
中华养生之所以称为养生之道,不称养生之术,是有道理的。苏教授指出,中华养生的道在于两个字——“顺天”。“顺天”也可以称为顺应自然,也就是顺应自然节律,顺应生命规律。顺应规律是道,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做,怎么动是术。术应服从道。否则,术就失去依存,甚至会转而为害。
有句谚语:一口吃不成胖子。养生与此同理。世上不可能有什么灵丹妙术,让你短时间内达到养生的目的。而我们很多人却常常会犯这类常识性的错误,专门热衷于所谓灵丹妙术。今天听说吃某种食物或药物对身体有益,马上就购来食用;明天听说某种妙术对身体有益,马上就跟着实施,成了典型的追风族。苏教授强调,中医养生一定是辨证的,针对个体,一定不是千人一方,所以不能盲目的效仿。当然,正确的养生在于时时处处均应遵循养生之道,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慎重的选用适合自己身体素质的“养生之术”,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达到“养护生命,尽其天年”的目的。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