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舒汤:名医名方

  药物组成:桂枝10g,防风12g,羌活12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桑枝20g,葛根20g,甘草10g。  加减法:风寒湿型加细辛5g,苍术15g,灵仙12g;气血亏虚型加黄芪30g,熟地15g;瘀血阻络型加红花1
2010-01-29

手指刮痧疗感冒

  刮痧,听起来有些专业,但也可以变得很简单。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说,用手指代替刮痧板刮痧防治感冒,就是个不错的方法。  刮痧可以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起到祛除邪气、疏
2010-01-28

治疗气管炎风寒咳嗽方

醋溶冰糖可治疗咳嗽将适量醋与冰糖装入瓶中,不断摇动使之溶解,待其充分溶解饱和时即可服用。每日3—5次,每次1—2汤匙,也可在进餐时当调料佐餐,连续食用能有效止咳。冲
2010-01-28

哮喘民间治疗便方

黄瓜子可治哮喘黄瓜子200克用瓦盆焙干研成细末筛去皮,与蜂蜜、冰糖各200克放在在一起用锅蒸1小时,每天早晚各服l勺混合液,温水冲服,疗效显著。鸭梨辅助治哮喘容器底部撒一层盐,码
2010-01-28

内服外治平咳喘

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冬季多发,属中医“咳喘”范畴,以痰、咳、喘为主要症状,与肺、睥、肾三脏有关,此病治疗方法有多种。一、内服中药法 冬季症状平稳未发时可选以下方
2010-01-28

车前子治红眼病(急性结膜炎)方

临床应用表明,中药车前子与薄荷煎液外洗,治疗急性结膜炎不仅效验佳,而且花钱少又安全。治法方法:车前子50克、薄荷10克(均为干品用量),水煎2次取汁500毫升~600毫升,待药液凉后用消
2010-01-28

中成药治房劳咳嗽

“房劳咳嗽”是一个中医病名,患者多为不注意节制性欲的男子。由于恣情纵欲,性生活无度,肾精耗损,以致抵抗力下降,外邪侵袭后发生伤风咳嗽。由于房劳咳嗽病因特殊,时常久
2010-01-27

独创治胃痛经验方

  成肇仁教授是全国知名伤寒学者,教书临证30余载,学验俱丰,尤善治胃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受益良多,特总结其经验。  病因病机  成肇仁认为胃痛者虚实寒热错杂,但以
2010-01-27

辛散寒降治鼻流浊涕(鼻渊)

  临床上鼻渊患者较多,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头晕不已,根据鼻窍闭郁,少阳三焦的津气壅滞,湿浊热蕴的病机,用辛温开散,寒凉降浊
2010-01-27

药糊热敷治肩周炎

肩周炎亦称“五十肩”、“露肩风”、“肩凝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是由于急慢性的劳损后,纤维性关节囊收缩变小
2010-01-27

对症食疗调治感冒

治风寒感冒三汤: 风寒感冒初起,主要症状为头沉或头痛,怕冷,四肢酸痛发紧,身体发烧但无汗,同时伴有鼻塞,流清涕。患者自觉口不渴,咯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食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2010-01-26

引火归元治咽炎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多用抗生素消炎,容易产生副作用,对健康不利。其实,中医有 一种叫做“引火归元”的奇妙疗法,可从根本上治疗慢性咽炎中医
2010-01-26

治脉管炎(虚寒凝滞)方

处方:黄芪40克,当归25克,红花、丹参、牛膝、地龙各18克,制附子8克,肉桂6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补气温经,散寒通络。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寒凝滞型。症见足凉麻
2010-01-26

治老年耳鸣三法

据调查,60岁以上老人有近60%患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症。对耳鸣高亢的重症老年人,应去医院治疗,对耳鸣低沉的轻症患者,可用以下方法试治。搓掌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
2010-01-26

治眼睛黄斑变性(气血两虚)方

处方:太子参、当归各20克,炒白术、黄芪各15克,茯苓、川芎、当归、白芍各10克,五味子、远志、炙甘草各5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活血明日
2010-01-26

中西医结合治疗弱视效果好

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经过多年摸索;认为:近视、弱视的发生主要是脏腑阴阳失调和气血功能紊乱所引起,经辨证施治、点穴、推拿、针灸等治疗可调节脏腑阴阳失衡及矫正气血
2010-01-26

治肛门瘙痒(肝郁气滞)方

处方:黄柏、苍术、牡丹皮、栀子各10克,车前子(包煎)20克,刺蒺藜、白僵蚕、防风、茯苓、当归、柴胡各12克,龙胆草6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理气健脾,燥湿止
2010-01-26

防治感冒足浴方

1.桂枝20克,川椒、红花、艾叶各10克。放入药罐中,加水800~1000毫升,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每晚临睡前置温水适量,兑入药汁约100~200毫升,将双足浸入水中。每晚1次,连续使
2010-01-25

眩晕临床经验中医辨治

  杨牧祥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他从医执教
2010-01-25

高血压临证辨证辨病

  中医并无高血压一病,因本病多见头晕、头痛等症状,所以习惯把高血压归于“眩晕”、“头痛”范畴。笔者认为,中医辨治高血压,不应仅囿于“眩晕&rdqu
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