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以瘦为美的时代,节食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吃主食的人比比皆是。细想一下,节食或不吃主食真的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误区1——单纯限制甜食和主食
曾经流行的“克里姆林宫的解密食谱”和30年前曾一度风靡西方的所谓“艾特金斯
体内能量要守衡
引起肥胖的原因固然异常复杂,但根本一条是体内能量“正平衡”,即吃进去的能量大于消耗掉的能量,使体内能量处于“过剩”的状态,并转变为脂肪储存在皮下和内脏,从而造成肥胖。
因此,减少能量摄入,并增加能量消耗,使体内能量呈现“负平衡”状态(即“入不敷出”),才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由于碳水化合物(糖类)和脂肪是产生能量的两种主要营养素,因此,要限制能量的摄入,就必须从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两方面同时入手。
如果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同时,不能有效避免脂肪的摄入,则会造成能量的供给途经产生转移,即由碳水化合物为主转变为以脂肪为主。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部分肥胖者,为“减肥”将每日主食由先前的每日8两、1斤主食减为每日1两、2两主食,甚至不吃,由此产生的“饥饿感”通过动物性食品、油炸食品等“填充”。
其所持“理论”无非是将导致肥胖的罪过完全归咎于碳水化合物,并认为单纯减少碳水化合物则“万事大吉”。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转变往往难以达到“减肥”的初衷。
猛减主食祸患种种
1克脂肪产能为9千卡,超过1克碳水化合物产能4千卡的一倍多。如果将限制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亏空”转由等量脂肪填补,可能造成总能量不降反升,“减肥”又从何谈起呢?甚至,还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肥胖。
高脂肪食物往往是高饱和脂肪酸与高胆固醇共存的某些动物食品的代名词。如果在严格限制主食的同时,如“克里姆林宫食谱”一般继续享用烤肉、沙拉酱、伏特加等,则可能造成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量摄入,这两种成分已被明确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这两种成分对肥胖或超重者,甚至对健康群体而言都是应该严格限制的食物成分。如果在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对这些“有害”膳食成分不能有效控制,即使能使体重暂时“下降”,却使心脑血管疾病、
“入不敷出”才是瘦身正道,把主食当祸首,这样的减肥恐怕不如不减。
误区2——减肥过程中不需要补充营养素
肥胖者的营养本身就过剩,减还减不掉,何谈补充营养?
正本清源
对于肥胖者而言,其体内“过剩”——即所谓“肥胖”的部分,主要是过多的能量导致过多的脂肪堆积。而对于其他很多营养素,常量元素(如钙、镁、钾等)、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维生素(如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很多肥胖者日常食物中的脂肪和糖的摄取量远远高于正常体重者,但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却并无差异,甚至出现摄入量降低。有些肥胖者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仅为正常体重者的50%至80%。
这种低水平状态,造成部分肥胖者在能量和脂肪超标的同时,存在着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甚至因此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这种情况在肥胖的儿童中尤为明显。
于康告诫
在肥胖者中并存“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两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营养失衡。减肥的目的也因此而明确:
一是减掉体内“过剩”的物质,如脂肪等;
二是补充体内“缺乏”的元素,如维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减”和“补”辩证地构成了减肥的动态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达到或尽量接近营养均衡状态。
元素,可导致
不当节食风险及对策
也有减肥者过度的运动锻炼,使体内小血管无法容纳急剧增加的血液容量而使血压上升,导致头痛。此时需要在饮食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类,同时运动量要稍减。
于康力荐减肥十条
减少食物总量。应保证每日至少3两主食(净重),可选用部分粗粮(占总主食量的30%至50%)。
远离劣质脂肪。禁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和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包括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糕点、部分速食食品等。
限制硬果类食物。每日不超过20克(大约一把葵花籽)。
限油。每日烹调油不超过20克(即2汤勺)。
限制单糖、双糖类食品摄入。即禁用各种糖果、甜饮料、冰淇淋、糕点等甜食,限制高淀粉食物,如土豆、山药、芋头等。
保证蛋白质供给。适当增加豆制品摄入。每周进食2至3次鱼(清蒸鱼)是可取的。
多进食绿叶蔬菜。
减少盐分摄入,饮食尽量清淡。
少量多餐。每餐不超过7分饱。
锻炼耗能。配合饮食治疗,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误区3——减肥期间只能喝水和吃青菜
有人提出所谓“饮水减肥”,即“每人每天饮凉开水2000至3000毫升”,以加速脂肪代谢,减少脂肪沉积;同时,要合用“蔬菜减肥”,即让肥胖者大量摄入芹菜、白菜、菠菜、韭菜、白萝卜、黄瓜、冬瓜、南瓜、豆芽菜等
正本清源
由于蔬菜和饮水中缺乏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足够的能量、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和很多微量是导致
于康告诫
盲目的减肥方法不仅难以达到减肥的目的,还可能导致中至重度的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