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患者就医后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当遇到因多种疾病导致不同的症状时,患者往往需要往返于几个临床科室,不仅增加就医成本,对年老体弱者更增添不便。
\n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这种现象在今年得到有效改善。正准备到该院脑病科住院的中风病患者关大爷笑着告诉记者,以前看病如打仗,病人得围着医生转。如今,一张一体化诊疗预约单就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患者无论看门诊还是住院,不仅能免去科室间的奔波,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实现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科医生医疗服务全过程。
\n多专业医生个性化诊疗
\n一周前,家住北京的关大爷看着手中的这张脑病科一体化诊疗门诊预约单还有些不知所措。患有中风病多年的关大爷没少跑医院,每次出现的症状不同,看病的科室也都不同,“我的中风病又犯了,都不知道该找哪个科室大夫看病了。” 关大爷说。
\n中风病是西苑医院脑病科的重点优势病种,自建科以来,几代专家均致力于中风病诊治的研究。为了切实提高疗效,该院脑病科开始探索多专业一体化的慢病诊疗新模式。
\n根据关大爷的病情,该院脑病科护士推荐关大爷就诊一体化门诊。这次为关大爷进行诊疗的不再单是脑病科的医生,而是脑病科与康复科、针灸科、营养科、心理科、放射科多个学科的数位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现场会诊为关大爷量身定制出了一套治疗方案。
\n更让关大爷意想不到的是,住院后,每天早上的查房也是该专家团队中的医师一起进行,“感觉现在是医生围着病人转,非常贴心。” 关大爷满意地说。
\n“由于中风病的诊治涉及急诊、放射、针灸、康复、营养、心理等多个专业,我们就围绕中风病建立了多专业参与的一体化诊疗模式。从患者门诊、入院开始,就有多个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参与诊疗过程。” 脑病科主任毛丽军介绍。
\n发挥中医药优势助康复
\n清晨,已经为2位住院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大夫小张正在准备为下一位患者治疗。相比热闹的针灸科门诊,已驻扎脑病科2个月的小张反而更喜欢现在的节奏。“虽然现在工作量依然较大,但是能完整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熟知其他科室的诊疗思路和经验,这对我个人成长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张大夫说。
\n“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急性期中西医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治疗与早期康复相结合、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中药与针灸康复理疗相结合。” 毛丽军表示,此次探索的一体化门诊正是以这五个结合为目标,利用中医药在慢病治疗中的优势,系统有效地提高疗效。
\n因此,除了门诊诊断,该一体化门诊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各个科室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带到患者病房,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实现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康复治疗。
\n患者入院后,该脑病科医生会与康复科、针灸科、营养科医师共同制定患者治疗、康复方案,采用针灸、穴位贴敷、中药泡洗、艾灸、耳穴、康复训练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症状,充分利用患者康复的最佳时期进行中医药特色诊疗。在一个病房,就能完成患者的康复治疗,降低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患者均次费用。
\n整合医疗资源搭建平台
\n因一体化门诊涉及到多个科室,各个科室之间又是如何实现配合,院方将如何突破科室界限达成部门协调,一体化门诊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该院副院长徐凤芹说出了探索经验。
\n“我们先制定出完整的一体化诊疗中心的诊疗流程,对涉及到的科室、医护人员实行特别照顾。” 徐凤芹认为,首先要保证一体化诊疗流程的规范性,这就需要院、科两级领导层层监管,将慢病康复、理疗评价与治疗融入常规治疗中,严格质量控制,制定年度路径优化方案,并由专人组织监督,定期评价。
\n西苑医院以该一体化诊疗模式为契机,推动一体化平台建设,促使整合多学科优势医疗资源。“中医医院应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实现对慢性病、重大疾病的诊疗突破,培养具有临床实战经验的全科医生。” 徐凤芹说。
\n(责任编辑:朱蕗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