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医队伍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院校教育出来的中医,一般称为学院派,是现在中医的主流,优势是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几年甚至10多年,系统进行了理论学习,文化水平高,研究能力强;不足之处是,一部分人由于一系列原因,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n以师承、家传、自学或久病成医等中医传统模式学习中医的民间中医,称民间派,能够生存下来的大多都有一技之长;不足之处是文化水平偏低,研究能力不够。
\n中医历史上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往往只讲述有效病例,我们的中医医案历史上鲜有失败病例,这不是事实!事实是中医很多问题一样解决不了,一部分治好,也会治不好,甚至治死。仅仅讲治好的,治坏、治死的不说,这也是中医给人爱吹印象的原因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不能强求古人,但对于现在的民间中医队伍来说,需提高自身文化和科技素养,才能更好地发展。
\n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传统医学被人们认可,是对其临床效果的肯定,其中的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医要发展,取得公认的成果,只有学院和民间结合,取长补短,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医发展。国际上公认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治疗疟疾、砒霜提取物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是最好的证明。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医的两支队伍,只有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打破中医历史上的门户之见,打破文人相轻、秘而不传的陋习,中医才能健康发展!
\n笔者几乎跑遍了国内31个省市,发现即使在现有政策下,许多有真才实学的民间中医生活并不艰难,很多比我们这些体制内的专家、教授要好!当地的卫生管理者经常带我去调研,他们说:我们的不少病人,官方医疗机构束手无策,民间中医治好啦!所以,技术是关键!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安全有效解决医疗保健问题,谁能解决好,社会就会最终选择谁!
\n青蒿素,这一传统医学送给世界的礼物,让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据了解,屠呦呦在研究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里的“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17个字的启发,领悟到“水煎”之法可能会因为高温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显示出对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经过后续的系列研究,最终让全球几百万人受益。
\n在文化大革命巡回医疗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从姓刘的民间中医那里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可以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1971年3月,韩太云将它们改制水针剂,称“713”或“癌灵”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曾在当地风行一时,但因毒性太大而放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张亭栋与韩太云合作继续此项研究工作。1972年后,张亭栋等筛选发现合剂中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轻粉带来肾脏毒性、蟾酥带来升高血压的副作用,并无治疗作用。后来的研究者,终于发现从砒霜中提炼出三氧化二砷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非常好。
\n如果没有后续的进一步研究,青蒿抗疟仅仅是一个记载而已,砒霜、轻粉和蟾酥等也仅仅是一个民间的中医验方,一个研究方法,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朱熹有《观书有感》一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n民间中医药是中医的源头活水,这是基本的事实,我们谈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都离不开民间中医药的实践;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源头活水,到供人可以饮用的矿泉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需要按照时代要求,化验、试用、审批等,才能上市;古老的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如果想更好地服务人类,必须研究、总结、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n因此,历史和实践证明:在安全有效的基本标准下,用学院派掌握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对民间的经初步实践证明有效的中医技术进行研究,才能实现中医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国中医科学院 刘剑锋)
\n(责任编辑:朱蕗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