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茯苓:不拘一格谋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30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茯苓之乡湖南靖州自上世纪60年代开展茯苓人工栽培以来,逐渐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哪里有鲜茯,哪里的农民想种茯苓,哪里就有靖州人”的盛景。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根基深厚的产业基础,但是靖州人也逐渐意识到欲促靖州茯苓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n

系列举措助力产业升级

\n

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靖州茯苓先后取得了获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搭乘“神舟十号”进行育种试验、登陆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等一系列引人瞩目的跨越。今年3月,靖州县提出冲刺“国际茯苓之都”的口号,进一步打响了靖州茯苓品牌。

\n

靖州茯苓协会成立之初制定的“三个五年”发展战略,现已稳步迈进第三个五年:2015~2020年,全力配合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茯苓产业“151功能布局”,即一个茯苓科技产业园总部基地,茯苓食品园、茯苓医药园、茯苓健康园、茯苓文化园、茯苓物流园五个产业园,一个茯苓创新研发与技术推广中心。

\n

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是集药材鲜品交易、鲜品初加工、干品交易、菌种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加工市场。茯苓菌种销售到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云南、江西、湖北、安徽、福建等省。外省市种植的茯苓大多数又运回靖州茯苓大市场进行加工,加工后的茯苓产品除了销往香港、台湾、广东、四川、河北等地外,部分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n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的容纳能力已经不适于靖州茯苓产业的发展现状,搬迁整合到茯苓科技产业园后,通过市场的集贸促进、巩固产业科技园中茯苓的加工生产。”靖州县工业经济局局长梁小彬表示。

\n

引人才深加工促升值

\n

靖州茯苓产业尚处于以种植为主体的初级阶段,中药材就地加工转化率低,多数厂家仍停留在粗加工、初提取阶段,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市场竞争力。面对这些问题,靖州茯苓协会会长王先有意识到应以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他表示,茯苓协会将发挥引导作用,吸引药品、食品、保健品、美容用品等企业到靖州开发茯苓产品。

\n

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产品,能够改变过去中药材“卖出去是宝,卖不出去是草”的境遇,王先有向记者举例,“茯苓饼、茯苓面、茯苓酒、茯苓糕点及茯苓美容用品等都是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研发的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搞活了茯苓的市场流通,使药农在靖州尝到茯苓致富的甜头,保证靖州茯苓的优势地位持续稳固。”

\n

王先有深感自己还肩负着稳定人才梯队的重担,“过去掌握药材知识的茯苓从业者大多年事已高,不能亲自指导药材生产,如果再不引进年轻一代到靖州来,药材知识传承会出现断层。”已逾花甲之年的王先有依然是靖州茯苓产业的“中坚力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n

同时,开展靖州茯苓精深加工的研发,促进产业链升级,也需要引进掌握先进技术和具备创新意识的青年人,王先有补充说,“要在企业和民间同时强化科研创新力量,如此才能保证人才不断层,产业不断链。”

\n

领跑产业靠名企

\n

“加快靖州茯苓产业发展,必需加大科技创新,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靖州县副县长侯凤飞表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茯苓产业发展,大力鼓励科技创新,茯苓菌种优选、栽培加工、新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先后获得怀化市人民政府、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n

候风飞表示,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培植靖州茯苓龙头企业群,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同时,新建茯苓饮片厂,加强茯苓的就地加工转化。

\n

梁小彬认为,要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从数量、规模、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展茯苓加工企业,打造几家能担起挖掘茯苓产业潜力重任的名企,让茯苓真正成为靖州的富民强县产业。

\n

(责任编辑:姜洁冰)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