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药:鹤城儿童的保护伞

发布时间:2015-08-31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张主任,我家小孩吃这个药非常对症,用后立竿见影,您就帮我多开点儿吧!”“王主任,这个药特灵,我儿子只要一用,症状很快就轻了,您帮我多开点备用着。”

  每天,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的南北两院的儿科门诊都能听到许多病人在恳切地要求开这个口耳相传的“神奇疗效”面药,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自制制剂——小面药。

  上世纪50年代,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建院不久,一些院内的名老中医献出了秘方、验方,儿科开始了散剂的应用。起初,散剂用天平称量,后来由于需求量增加,便改用3克、5克的药勺盛取。

  当时的市名中医汪秀峰、杨乃儒将牛黄安宫散改为珠黄散,将牛黄清心散改为羚珠散,将清肺散加味为羚羊清肺散。

  汪秀峰又推出化痰散、全麻散,杨乃儒推出定喘散,刘化一推出肥儿健脾散等处方。以后,散剂处方历年都有增加。

  上世纪70年代末,医院的“小面药”以疗效好、花钱少享誉全市,蔚成大观。当时,具有代表性、受广大市民所广泛追捧的散剂有羚羊清肺散、加味温胆散、加味胃苓散、加味平胃散、肥儿健脾散、珠黄镇惊散、益黄散、清胃散、葛黄散、全麻散、健脾散、化痰散、定喘散、镇咳散、鸡风散、退红散等。

  1981年,该医院的药剂师申汉文开始从事失笑散、羚翘解毒散、龙胆泻肝散、麻杏石甘散、防风通圣散等22种儿科散剂的浓缩减量工作。

  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用量成功减少了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问题。后来的本院医师在使用时又逐渐改进,使之更臻完善。

  目前,该院现有儿科中药制剂27个品种,均有省级药品监督部门核发的制剂批准文号,包括外用散剂、口服散剂、合剂等剂型。其中,温热清口服液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各种散剂的应用上,该院著名专家、省名中医张铁独创了“三散一体给药法”,因疗效颇佳,而广受好评。

  如今,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的“小面药”已成为本院具有中医特色的“镇院之宝”,并成为儿科治疗的拳头药品,成为制剂室的重要产品,成为全市广大患儿家长信赖的“灵丹妙药”,成为医院的闪亮“名片”。(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冯 凯 巩盛况)

(责任编辑:朱蕗鋆)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