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眼前这座现代化的中医院刚经历过一场危机。10年前,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偏安于洞庭湖边,受场地限制,医疗环境一直无法改善。医院借整体搬迁之际,改变办院观念,改革创新,优先专科优势建设,10年间,医院实现全面“升级换代”。
\n观念转变——拓宽中医服务市场
\n10年前的岳阳市中医院还在洞庭湖边,受场地限制,医院一直没有扩大规模。恰逢岳阳楼重建,医院决定搬迁,先拆院再建院。院长向明波说,重建后的中医院要想站稳市场,就必须将办院方针转变为“市场是第一竞争力”,放眼于社会的医疗需求。
\n“中医院得找准自己的市场,准确定位于自己的服务人群,才能因时制宜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医院打造的服务产品必须适合群众,才能持久发展。” 向明波解释。
\n为与综合医院竞争,医院把市场竞争力瞄准在“低价格、疗效显著”上。对一些疑难杂病,医院找准了在术后恢复、慢性病领域中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康复领域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n重建后,医院把目标定为现代化中医院,不仅就医环境一流,诊疗设备一流,在制度设计、机制建设上,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放在第一位。该院率先在岳阳市开通了急救绿色通道,与县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医疗技术定点指导关系,扩展中医药的服务范围。
\n重心转变——中医流派是中流砥柱
\n今年年初,家住长沙市的张大爷因高血压病致中风,治疗后留下了左侧肢体的偏瘫后遗症,又不慎摔伤致左肩肿胀疼痛,不能活动,在长沙市的大医院诊断为左肱骨骨肿瘤,并被告知手术难度大,至少需要数万元手术费。
\n张大爷辗转打听到该院骨伤科有传承5代人的骨科大夫,便到岳阳寻求中医治疗。“不是骨肿瘤,手术并不复杂,很快就能恢复!”听到医生这样说,张大爷和老伴悬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在接受张氏正骨手法、药物敷贴、针灸等综合治疗后,半个月后,张大爷就出了院。
\n给张大爷治疗的正是国家十三大中医骨伤学术流派——张氏正骨流派,在其50余年的传承历程中,险遭失传。
\n“我们曾面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抉择!”向明波仍心有余悸。医院在搬迁时曾被分散到市内的3个医疗点,甚至面临重建大楼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但向明波仍坚持将主要资金用于培养学科带头人,其中就包括张氏正骨术历代传承人。
\n“特色优势是中医医院的立院之本、发展之魂,只有保证各学科的领头人都能带领科室在中医诊疗中发挥出中医特色,有特色就有优势,我们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才不会丢失,医院才能重建。”他认为,中医的特点在于能够运用如中医正骨技术、针灸、熏蒸等特色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发展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建设,才能让中医院时时刻刻都“姓中”。
\n医院成功整体搬迁后,全力完善学科建设、发展重点专科,先后开设了针灸、推拿、颈肩腰腿痛科等30个颇具中医优势的科室,临床科室也由2005年的18个发展为现在的45个,糖尿病科、治未病中心等跻身为国家重点专科。
\n方向转变——西为中用助创新
\n肿瘤科学科带头人艾金长告诉记者,“为了能给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一整套系统、特色鲜明的中医药诊疗服务,我们科室的大夫既学习西医治疗肿瘤的先进方法与手段,也学习中医治疗方法,在传统治疗理念中融合现代科技,让现代化鉴定技术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手段有效结合。”
\n向明波相信,吸纳现代化不代表中医特色优势的弱化,二者反而能相辅相成。
\n自此,肿瘤科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综合疗法迅速发展,其中有以中西医结合为主的肿瘤一病区,以定位、增强放疗为主的二病区,还有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三病区,并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
\n该院一方面吸收现代化诊疗技术,拓宽了医生的眼界,提高了疾病诊断水平和精准度。另一方面,用西医治疗技术配合中医传统治疗手段,提高了整体疗效。
\n医院各临床科室都在传承中创新,总结优势病种。如今,已推出163项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实施了100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n此外,为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该院还逐步向亚健康市场拓展,探索养生、养老、产业相结合的发展路。在湖南平江、湘阴等地建起了2万余亩的白术、天麻等药材种植产业,依靠洞庭湖资源,建立了湘莲等水生和湿生药材基地,作出了“中国生态养生示范基地”规划。
\n这个集中医医疗、养生、养老、休闲和中药种植于一体的养生康复新模式, 把中医思想渗透到诊治、护理、康复等各个环节,包括医院管理、科研、文化建设等各层面。
\n该院在现代化医院模式打造之时,让中医特色优势愈演愈浓。“我们要为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国生态养生示范基地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岳阳中医品牌享誉世界。”站在新的起点,向明波豪情满怀。
\n(责任编辑:刘茜)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