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寿不生气 长寿秘诀
发布时间:2015-02-0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小 中 大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百岁赵妹常喝早茶
家住广州市越秀区旧仓巷的赵妹,刚刚过了十月初四生日,今年她已经10l岁了。当有人拜访她时,她都会亲自迎接,行动依然利索。
赵妹出生在广州玉子巷。一直在广州生活的她,退体前是广州市旧仓巷所属街道办事处的居民委员会自保会的副主管,几十年为街道居民常常起早贪黑地工作着。
赵妹有5个儿女,三子两女,现在已经是四代同堂了。赵妹现在与小女儿同住。五年前赵妹中风后,右边身体就不大灵活,日常的生活还是可以自理,但洗澡就要家人帮忙。同时,家人也担心赵妹独处时有滑倒的风险。
赵妹的身体很不错,除了血压有点高,每天要吃一次药外,没有其他慢性疾病。有点老花眼的她,听力很好,思维也很清晰。要问她平时有什么爱好,她笑言她每天一定要去饮早茶,家人风雨不改地陪同,每次点一碗粥,一碟萝卜糕就满足了。从早上八点多吃到十点,接着推着轮椅去隔壁的城隍庙广场与老朋友聊天。问及能行走为啥要用轮椅,赵妹回答:“轮椅有靠背,坐得舒服。”谈及赵妹的长寿秘诀,她坦言,应该是作息时间有规律,喜欢吃鱼,特别是鱼头,不喜欢吃肉,平时吃饭只吃半饱,生活无忧无愁。李东旭
自静其心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养心调神,并将其列为养生第一要务。近年来,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静心之后,大脑中枢又回复到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某种“逆转”。
道家创始人老子,善于清静养生,提倡“敛虚极,守静笃”的梢神境界,要求静心养神,摒弃杂念,追求恬淡闲适、平和安静、洒脱超然的自在意境。
“自静其心”要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心无妄用。《黄帝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突出强调了“志闲而少欲”、清静养神的重要性。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发展。三国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万全等都有精辟的论述。然而心神之静,不是提倡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是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心无妄用。古人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代的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即指出“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正常用心,能“思索求知”,对养神健脑会大有益处;唯“不时御神”,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不利于身心健康。
“自静其心”要善于休息。休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安静的休息,使整个大脑彻底休息,进入睡眠或闭目养神,在心神过度疲劳的情况下,这种彻底静息是有益的。另一种是活动性休息,即参加文体活动,使大脑不同的神经元通路网络轮流兴奋和开放,从而使疲劳的那部分得到休息,这是比较积极的休息。运动时大脑还会随之兴奋,脑血管微微扩张,脑细胞活跃度增强,令头脑清晰,心情舒畅,浑身充满活力,心理压力和烦躁烟消云散。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消除脑的疲劳,还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些不是睡眠或闭目养神所能代替的。“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这句耳熟能详的箴言其实含有很深的养生道理。
“自静其心”要有相对安静的环境。安静的环境可以减少外界对大脑的刺激和干扰。现代社会的疗养院也多选风景名胜区,就是为了是受众从环境之静中求得心灵之安静。
总之,“不欲以静”,去躁离烦,方得养生之真谛!让我们记住清代尤乘的《寿世青编》中的一句话:“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罗荣宾
百岁寿星从不生气
田常氏今年104岁,1910年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村里,后随丈夫带着大女儿和婆婆一起来到哈尔滨生活。
“我母亲的脾气可真是一般人学不来的,一辈子没和谁生过气。”田常氏的小女儿田宝君说,老人的好脾气在街坊邻居间都已经传开了。“现在我妈在家呆着,也经常会有老邻居来串门,和我妈唠嗑,虽然我听不清她们在说什么,但是在厨房就能听见她们‘哈哈’乐的声音。”
一周两顿红烧肉吃了二十多年
“你别看我妈没剩几颗牙,但还最爱吃红烧肉呢,尤其是肥肉和肉皮。”田宝君说,自打她们一家子从平房搬到了楼上,老人就隔三差五地让她做红烧肉,从1990年开始,基本上一周必须两顿红烧肉,一直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有一次家里的肉没剩多少了,我就寻思在肉里放些土豆。肉刚端上来,我妈就把肉全挑吃了,剩下的都是土豆。老太太发话了‘我不吃土豆’。”从那以后她做红烧肉再也不敢放土豆了。
老人眼神好能做针线活
田常氏做针线活儿也是一把好手。“我这都是第二次求田大娘帮我给孩子做小被子了。你就说穿针这事儿吧,我半天都穿不上,人家老太太一穿一个准。”前来找田常氏给自己小孙子做被子,这能讨个吉利。
“呆着也是呆着,没事缝点东西挺好的,还有意思点。”田常氏笑着说。陆祥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