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陶志虎
众所周知,肾脏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生理性下降,而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受疾病、药物及一些治疗因素的影响,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急性肾损伤、肾功能衰竭等。下面这些病例,希望引起老年人的关注。
病例一:患者王某,今年68岁,为上海某工厂的医务室医生,有高血压病史7年,既往肾功能正常。去年12月在上海某家医院查尿常规尿蛋白(—),尿检红细胞4~5/HP。一个月前因咽痛、发热,自服“阿莫仙、泰诺”治疗5天,未见好转,便到社区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咽炎”,予“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一周,症状缓解,但停药后再次发热,遂至上海某区中心医院治疗。在门诊查尿常规尿蛋白(+),尿红细胞6~10/HP,血嗜酸细胞明显升高,门诊医生考虑可能有肾功能受损,急查血肌酐,提示肌酐233微毫摩尔/升,一周后复查肾功能:肌酐236微毫摩尔/升,转至上海某医院住院。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给予大剂量激素及对症治疗,目前肾功能恢复正常。
病例二:患者黄某,今年58岁,有糖尿病病史11年,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长期在某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随诊,诉尿常规、肾功能正常。半年前因“胆囊结石”在某医院行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后使用抗感染治疗一周。但两个月前发现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并出现咳嗽、活动后气喘、夜间不能平卧,遂至广西某医院住院。检查肾功能血肌酐达442微毫摩尔/升,尿蛋白(2+),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治疗后肺部感染、心衰控制,肾功能有好转,血肌酐降至210微毫摩尔/升,至目前尚未恢复正常。
病例三:患者凌某,78岁,上海人,一个月前出现不规则发热,乏力,不予进食,下肢浮肿,尿量减少等不适,在社区医院查尿蛋白(+),尿潜血(3+),肾功能血肌酐775微毫摩尔/升,未明确诊断,转入上海某医院住院。查肾功能血肌酐820微毫摩尔/升,尿蛋白(2+),尿潜血(3+),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4克,血红蛋白87克/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肾活检病理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新月体形成,诊断为坏死性血管炎。目前予激素、环磷酰胺、血液透析治疗。
以上病例说明,老年人,特别是有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痛风等疾病的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预防肾脏病变受损十分重要。而出现肾脏疾病后,及时治疗,可以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心脏病变、肺部病变等。对此,笔者提出下面几点预防措施。
1.积极控制原发病,如控制血压、血糖、心脏病变等,定期检查尿常规,排查有无肾脏病变。
2.无论自己服药,还是在医院治疗,均要注意对基础疾病的关注,如自己服药,除要了解药物说明外,还要阅读既往病例中医师告知的医嘱,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3.针对患者基础疾病,减少医源性肾损害,如糖尿病患者尽可能不行造影剂检查,如必须检查,则检查前要做好水化治疗,检查后行碱化治疗等。
4.术后患者,应注意补液量。
5.老年人,对有血尿、乏力、肾功能短期内下降,甚至出现咳血症状者,要排查坏死性血管炎等疾病。
6.有心脏病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尿少,水肿较重者,应根据病情,及时性肾脏替代治疗(如血透、腹膜透析等),尽可能防止肾衰引起心衰、肺水肿等继发病变,危机患者生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