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进入快节奏时代,由于许多人难以适应这种生活规律,给身体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危害。老年人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步衰退,适应能力大为减弱,甚至疾病缠身,面对这种快节奏,应当果断地减速慢行。否则,后果不言而喻。
行路宜慢;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衰竭,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据研究,60岁以上的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约10%,女性则达40%;65岁以上的男性为21%,女性则上升到65.8%。因此,走路稍一不慎便会跌倒而发生骨折,最多见的是股骨头骨折,而且一旦发生股骨头骨折便难以治愈。同时,老年人行走时,步履瞒跚,举步不高,身体重心前移,形成前倾姿势,故应放慢步速,以求身体的重心平衡,否则很容易摔倒或被车辆撞伤。骑自行车,虽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但老年人鉴于上述的弱势,即是身体较为强健,年龄达70岁左右者,也不宜再骑自行车。假如骑车,也只能选择车少人稀、宽阔平坦的道路,车速宜慢不宜快。
起居宜慢: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减退,脑血管弹性减弱,血流减慢,变换体位时,如动作过快,会使大脑发生短暂的供血不足,发生头昏眼花甚至跌倒现象。尤其是早晨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一刹那,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各项生理机能维持着“低速运转”,人体代谢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部分血液郁积于四肢。早晨一觉醒来,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等在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的刹那间,要迅速恢复“常速运转”,会导致交感神经与肾上腺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由于经过一夜的体内代谢,尿液和不显性失水会丢失水分,以致血液变稠,血流缓慢,循环阻力加大,心脏供血不足。因此,老人早晨醒来后,切不可仓促起床,而应赖床5分钟左右。采取仰卧姿势,进行心前区和脑部自我按摩,做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稍过片刻,从容不迫地穿衣,使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机体逐步适应日常活动。
进食宜慢:据研究,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就会明显降低,加之牙齿脱落,使食物不能充分咀嚼而直接进了胃,显然加重了胃的负担。胃肠黏膜随年龄增加而萎缩,所分泌的消化酶、胃酸也逐渐减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35%的人胃液呈低酸或缺酸。胃肠肌肉的老年性变化,胃机械碾磨食物的功能下降,肠蠕动减慢,增加了水分的吸收,很容易发生便秘及慢性肠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全身营养状况的衰退。因此,有人认为,胃肠道功能减退是对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胁。要避免或减轻胃肠道生理功能减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进食时细嚼慢咽是最为有效也切实可行的对策。食物通过细细咀嚼使之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减轻胃肠负担。唾液中的淀粉酶还能将淀粉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甘甜爽口的麦芽糖。同时,咀嚼食物还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腺体、胰腺及胆囊液的分泌,这更有利于食物在消化道的分解和吸收。因此,老年人进食时细嚼慢咽对于维持胃肠道功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外,老年人咽部的吞咽反射往往迟钝或不协调,如进食过快,可将食物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有时还会将异物、假牙吞人肚内。
排便宜慢:老年人由于消化道功能减弱,加之活动较少,肠蠕动变得缓慢,水分被吸收增多,便容易发生便秘。因此,在排便时一定要慢慢进行。如一时排解不出,切不可过度屏气,否则坚硬的粪便可将肛门周围的黏膜损伤,引起肛裂。更为危险的是,有一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蹲下大便时,腹腔和下肢的血管受挤压,流向大脑的血液突然增多,如果排便时猛然用力增加腹压,可使血压骤升,引起脑溢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危及生命,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