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调气通经止疼痛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德国行医针灸,经常会遇到疼痛病症。除国内常遇到的头、颈、肩、腰、腿、背等部位疼痛及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之外,还可见剧烈的手术后疼痛和车祸后遗疼痛等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余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是临床针刺镇痛、止痛的理论依据。通过针刺镇痛,循经取穴,局部与远端穴配合,标本同取,常可获得通达经脉、调和气血从而迅速止痛的效果。

\n

  Schroder HansJurgen 男,1938年4月20日出生。

\n

  2010年1月28日初诊:2009年12月16日作腰椎狭窄手术(L4~5)。手术2天后刀口开裂,有一神经错位,后又做了1次手术。术后走不了路,需用双拐支撑帮助。疼痛剧烈,从腰背放射走窜至双腿外侧及足部,左侧尤重,用镇痛药方能止痛。同时伴有尿失禁、尿急,使用导尿管,大便失约不成形,全身疲乏无力。1月5日在L3~4(左侧)处又做了一次手术。脉弦,有停搏现象,舌质淡暗。笔者判断是手术外伤瘀血,导致经气阻闭、不通则痛。

\n

  处方:循经取穴配局部围刺,治法疏通经脉。

\n

  循经取穴:以足太阳经穴为主,酌配足少阳经穴。上髎、次髎、环跳、秩边、委中、风市、阳陵泉。其中上髎、次髎用捻转手法,取得局部针感即可,治疗尿失禁。秩边、环跳深刺,两穴针感务求放射至前后二阴为佳,可治大小便失约之症。再用手太阳经输穴后溪,同名经穴加强疏通足太阳经气的治疗作用。针刺下肢穴务求针感下行。后溪穴仅用一般捻转手法,取得局部针感即可。

\n

  局部取穴:在L4~5手术切口两旁左右各1寸处,分别针刺4穴;并在L3~4、L5~S1椎间各加1穴,使6个针穴对手术切口形成一包围图形。由上而下分别用捻转手法,下肢主穴务求针感下行。局部穴仅用一般捻转手法,取得局部针感即可。得气后均动留针30~40分钟。其间可行针2~3次。

\n

  2月1日,仍用镇痛药,症如前,稍觉有力。

\n

  2月4日,治疗后疼痛减。

\n

  2月15日,疼痛又见减轻,可不用拐走几步路了,尿失禁依然。

\n

  2月18日,小便自觉好一些,尿道有一些感觉。腰痛大见好转,右侧大腿已不痛了,左大腿外侧窜痛时有时无,小腿痛仍有。大便虽仍失约,但肛门肌肉有收缩感。初治时腿抬不起来,现在可以屈膝成直角了。

\n

  2月25日,诸症均有好转,左侧还有窜痛。

\n

  2月27日,自觉可以不用导尿了,二阴处均有收缩感,抬腿好多了。

\n

  3月11日,去除导尿管,肛门处也好一点了。

\n

  按:对手术切口处疼痛,伴神经干放射痛者,常用围刺法取穴,以加强局部针刺效果。此外,上髎、次髎、秩边、环跳(后两穴针感务求放射至前后二阴为佳)如此针刺对间前后阴功能恢复,约束二便稍有疗效。

\n

  Lanbner Gerhard,男,1934年12月15日出生。

\n

  2009年7月13日初诊:3周前从马车上掉下,左臂及手肿痛剧烈不可忍受,用止痛药只能管1.5小时。左肩胛骨及第7~9肋骨骨折。自用吗啡,药后便秘,3日1行。脉弦,舌红。外伤血瘀,经气闭阻不通,不通而痛。

\n

  处方:以疼痛局部手少阳、太阳取穴为主,结合头(耳)、足远端穴针刺,以加强通经脉、止疼痛的作用。

\n

  远端取穴:左耳耳舟部肩、臂、手3穴,针刺0.1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双京骨、束骨(足太阳经),针刺0.5寸捻转得气,留针30分钟。

\n

  局部穴:左肩贞、小海、曲池、腕骨、后溪,捻转得气,留针30分钟。

\n

  7月14日二诊:刺痛、灼痛已无,2天未用吗啡,昨天伤后第一次能在床上睡觉。

\n

  以后每天针刺,7月17日诉诸症逐渐好转,夜间可睡,止痛药口服。

\n

  7月24日,患者诉昨天左手背外侧又痛,并上窜至腕关节外侧、前臂外侧。

\n

  7月27日,左手背外侧肿痛。

\n

  7月31日,一夜未用止痛片。

\n

  8月19日,余左手背外侧痛,1天只吃1片止痛片。

\n

  按:本例除局部循经取穴,还根据症状缓解的部位调整和减少针穴,但远端穴包括耳穴、足穴基本不变。这其实是“穴法相应”“同名经取穴”的方法。或云,是否应该用足少阳远端穴。笔者考虑到本例患者以手背外侧疼痛为剧,故初诊时手部穴即以手太阳腕骨、后溪为主,并相应加用足太阳京骨、束骨,以同名经、同类穴相应,加强通经脉、止疼痛的针治作用。

\n

  笔者在德国诊所工作时,医生两人,翻译一人,有时顾不过来,自己的外语尚不能与外国人进行正常交流。再者,诊室因是空调房而不能用艾灸,又因拔罐会给病人皮下留瘀青而较少用之,用中成药的机会也很少。更麻烦的是,病人主诉大多是西医病名和化验等指标,既往史也只有西医资料。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发挥中医最大的疗效呢?

\n

  笔者最先想到的是针灸,特别是在无法辨证的时候,能迅速从《黄帝内经》尤其是《灵枢》中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针灸处方和针灸治则。但《内经》在针灸方面的潜在价值,还尚未完全开发出来。相信这对于现代针灸疗效的提高和主治范围的扩大,将有着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n

  “气虚则掣引之,血实则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九针十二原》)在临床上,可用调五脏、通六腑、引经气、决络血等,作为针灸治疗疑难病症的原则,去指导选穴处方和抉择刺灸方法。(陆寿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

\n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n

(D)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