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历经几千年传承而不衰,主要赖于其独特而稳定的临床疗效。而要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必然要重视针灸治疗过程中每一个影响因素和环节。古代备受推崇且延续至今的“治神守神”理论就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对于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认识并不完全统一,如医者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和医者因素、针灸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等,涵盖面相当广泛。但笔者通过临床实际观察思考发现,针灸诊室施术环境应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有被忽视之嫌,且相关研究鲜见。
\n“治神守神”是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
\n“神”作为独特的中医学概念,是人体生命活动表现的集中体现,高度概括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黄帝内经》以来,针灸疗法始终强调“治神守神”的重要性。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灵枢·本神》载:“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官针》云:“用针之要,勿忘其神”等。“治神守神”,一方面医生要治己、守己之神,在针刺操作时,精神内守,凝神体察病人神色、针刺的微妙变化。如《灵枢·本神》言:“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千金要方》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另一方面更须重视“治”“守”病人之神,确保病人内心平静,思想集中,机体自如,筋肉松弛,能细心体会到酸胀麻沉痛等针感,响应医者对其“神”和经气的调动。
\n“治神守神”是决定针灸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就是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对于医者,治疗前“察神”,针刺时“得神”,得气后“守神”;对于患者,治疗前“定神”,针刺中“安神”,出针后“养神”。如《针灸大成》言:“定神,谓医与病人各正自己之神,神不定勿刺,神已定可施”“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之,切不可太忙”。针灸“治神守神”须尽最大努力调动医患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产生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治疗氛围的目的。
\n医患心理状态与“治神守神”关系密切
\n从中医“神”的概念出发,其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现代医学意义上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针灸治疗中的心理因素包括患者对针刺的认知、信心、情绪及个性特征等,以及医者的注意力和精神状态,即“治神守神”与医患心理状态密不可分。最新的一项研究通过收集脑中枢激活信号,对48例志愿者观察发现,心理安慰因素在针刺过程中不可避免,是针刺效应的非特异性效应部分,不同的心理安慰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不同。同时,心理安慰因素又是必要的,针灸能有效治疗心理应激状态、认知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精神疾病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等心理疾病躯体化病症就是证明。这与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致,凸显出中医针灸身心双调同治的特殊优势。但有国外部分研究者认为,真实评价针刺疗效应当排除心理因素作用,将针灸简化为单纯的物理机械刺激,这与中医针灸理论并不相符。针灸治疗应当是一个身心整体调节的过程,其中不容忽视的“治神守神”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是获取良好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与保障。
\n诊室环境对“治神守神”有影响
\n笔者观察认为,为了获得更好的针灸疗效,医者常将辩证、经络诊察、针刺手法等作为重中之重。但对于自己和患者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的诊室施术环境,并未意识到而并不重视;或由于客观原因无力改变而被动接受。其实诊室施术环境对医患心理状态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潜在的主要因素。如“白衣高血压”现象就是有力的证据,患者在陌生的现代医学风格布置的诊室,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血压可能与在熟悉的平常环境下差距颇大,而典型的高血压病就与长期受到环境影响和心理暗示密切相关。笔者具体分析诊室施术环境,发现应该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诊室的建筑与布局诊室的建筑与布局对于针灸“治神守神”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直接决定了施术环境相关声音、色彩与光线、气味和温度与湿度等的管理依托条件。特别是针刺治疗时要充分暴露患者机体,如果病人隐私不能完全保障而尴尬、焦虑,心神不安,如何“治神守神”?②声音针灸治疗过程中的人声、行走移动声等无关噪声,势必造成医患注意力涣散,甚至心烦意乱。“治神守神”是一个复杂的脑力体力活动,对于医患都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③色彩和光线医患双方目力所及的医患衣服、灯光及墙壁、地板、床单、被罩、窗帘等诊室设施和物品的色彩、光线等,对医患心理活动和生理行为都有影响,需要通过明暗搭配等营造出的或明朗或黯淡的优美、柔和、舒服的光环境,有利于医患放松身心、集中精力来“治神守神”。④气味建筑物通风不足而新鲜空气减少,不但使医患感觉憋闷,而且增加传染病空气传播的风险。“人体气味污染”的异味、室内装修污染气味可使医患产生恶心、甚至呕吐,这些不良刺激都可影响医患心理状态和“治神守神”。⑤温度与湿度针刺治疗需要提供适宜温度、湿度,如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为50%~60%,以便患者充分暴露机体,感受到舒适、轻松、安宁,保持体温,减少身体消耗,有利于“治神守神”。
\n改善针灸环境可提高针灸疗效
\n目前,针灸临床对疗效的要求越来越高,认同“治神守神”是其关键环节,但对于诊室施术环境重视不够,相关研究鲜见。如果能充分认识到针灸诊室施术环境对病人“治神守神”和心理状态的重要影响,必将促进针灸疗效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①在诊室的建筑与布局上,以鲜明中医特色的古典装修风格为主,凸显中医药文化元素,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接诊室、候诊室和治疗室应合理分隔,且每位患者一个单隔间,保护患者隐私;设施齐全,包括呼叫系统等,增强患者安全感。②通过隔音材料的应用等,免除不必要的噪音,确保安静,配合音乐电针等,使医患心情放松、精神内守。如古琴音乐在治疗小儿神经精神性疾病中已有尝试应用。③在色彩管理上,可参考色彩心理学中色彩的感情、色彩的联想及色彩的性格对人的影响,注重色彩在养生和辅助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摒弃必须以白色为主色调的观念,结合整体设计和临床要求,根据采光的强度和品质,灵活配置。如失眠等疾病,可营造暗环境来促进“治神守神”。④确保施术诊室环境空气新鲜,配备新风系统;合理使用空调;摆放绿植、处理医疗、生活垃圾及时处理,确保无异味产生,使之不妨碍“治神守神”。还可探索芳香疗法,其在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睡眠方面已显示出明显效果,如能和针灸治疗结合,应该可取得更好的疗效。⑤以患者主观感受、中医对节气时令的认识和所处地域为参考,调节诊室温度和湿度。为解决留针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和保温时,毯子等覆盖不便的问题,可合理巧妙地设计不妨碍留针与施术的撑架装置,保持患者舒适,排除干扰以“治神守神”。
\n针灸诊室施术环境目前并未受到足够关注,如果能重视诊室建设,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设置,深入开展其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改善医患心理状态,增强“治神守神”效果,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因此,科学地提升针灸诊室施术环境不但是每一次具体针灸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也可能是针灸临床研究待重视的新领域,更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文化传播新的着力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杜旭 刘海燕 陕西中医药大学)
\n(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n(D)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