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疫苗现状下中医免疫思想的潜在优势及研究策略与实践方案
目前,现代医学针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主要以研制与应用特异性疫苗以及抗病毒等药物为主,如乙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疾病至今尚无疫苗预防及特效药物治疗,疫苗所能预防的疾病又很少。且由于疾病本身的动态发展及变异也使已研制的疫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中医药通过运用免疫思想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对疾病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1,2,3]。
中医在古代早已孕育了免疫思想,且在临床运用中得到验证及运用。如何让中医免疫学思想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将梳理现代疫苗应用状况下中医药免疫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医药免疫相关思想进行探讨,以期在历史的探源中获取有益的启迪,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据此对中医免疫思想下防治疾病提供研究思路与策略。以临床、药理等研究为佐证,最终形成完善的临床实践方案。
疫苗对多种感染性疾病预防的局限性
在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手段中,免疫接种是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方法之一[4]。免疫研制成功后的接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使用,为人类生命健康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禽
尽管疫苗的研制及广泛使用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由于大多数疾病至今尚无特效药物,而能够应用疫苗进行防治的病毒性疾病又很少。另外,由于病毒的变异也使有些疫苗的临床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如,自美国1981年诊断出全球首例
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与理论观点
1.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上,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疾病防治。远在甲骨文中已有“御疫”的记录[7],又有《
2.中医免疫思想理论观点其一,卫气营血、气血津液理论。早在2000多年前,《
因此,在多元的思想指导下,中医免疫思想萌芽发展,并孕育出瘟疫、伤寒、温病等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理论方案以指导实践,从而在古代没有疫苗的时代下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免疫思想有待在当代疫苗不能所及的变化多端的疾病下发挥潜在优势。
中医免疫思想在防治感染性疾病各个阶段中的潜在优势与发展策略
1.疾病先期:发挥“扶正祛邪”优势,提高机体免疫力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功能紊乱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清除病原,或是机体过强的免疫反应对自身细胞进行攻击等,均造成脏腑组织损伤。因此,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现代免疫学提出的免疫防御功能与中医的“扶正”“驱邪”抵御外邪的作用相关联。中医免疫思想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顾护正气,同时注重祛邪,使邪有出路,医圣张仲景有三承气汤之泻下法,温病大家叶天士认为可以汗解,也可以从小便去,吴鞠通更将三承气汤推而广之。
实验研究发现,药物麻杏石甘汤防治甲型
2.治疗关键:辨证论治分型,再对“证”与“症”下药各种新型的感染性传染病,发病急剧,尚未能弄清病毒致病的机制,致病病毒又在不断的变异,在缺乏快速而且价廉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和特异有效治疗方案的情况下,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显示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14]。
2003年“非典”爆发,邓铁涛、任继学等全国著名中医学专家摸索出了SARS的中医证候规律,辨证论治按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根据病情分期对“证”与“症”下药治疗,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疗效[16]。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组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成果,以卫气营血理论为主,结合三焦和六经辨证,对出血热各期制定出相应的治法与方药,获得国家七五攻关科研项目。如
3.疾病早期:中西医结合,平衡和谐“机体稳态”现代免疫学研究认识中认为,免疫反应包括对“非己”抗原的识别,即免疫系统内各细胞之间通过自我识别、相互诱导、相互制约等过程。一旦免疫自稳功能破坏即发生疾病。而中医认为,“阴平阳秘”“承乃制”是自稳功能正常的表现。这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等整体观念颇为相似。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是重要的手段。中医从整体调整入手,辨证施治调动机体的免疫力,与疫苗直接抗病毒、细菌不同,中医使机体免疫达到一种平衡态。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免疫亢进得以抑制,免疫抑制得以提高。
中国“八五”AIDS攻关课题组在坦桑尼亚采用国际公认的HIV诊断标准,运用中药方剂和辨证用药治疗患者上万次,在改善患者乏力、
4.疾病中期:纲举目张,多种干预方式“综合治疗”现代西医的治疗多为点对点的直接作用,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内科药物治疗,都要找到靶点,对准靶点,然后才能进行治疗。《备急
中药验方“
5.疾病后期:治疗注重“身心同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中医不仅注重内因、外因,也重视精神、情志(七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与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因此,古代中医免疫思想就有从“身心同治”的角度诊断治疗的临床实践。这也符合现代医学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在疾病感染初、中、后期,患者除了患有感染所引起的相关临床表现之外,大多也承受着相当的精神、心理压力,中医讲求身心同调,形神合一,因此在治疗中不仅关注疾病发生发展动态,运用
疾病各阶段“动态治疗”临床实践方案总结
结合上述观点,本文提出“动态治疗”实践方案,如下:第一,疾病先期,未病先防,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第二,疾病早期,结合西医诊治手段(如疫苗接种)等,中医早期辨证论治,运用三焦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病症等理论指导,减轻早期头身疼痛、持续高热、恶心
讨论
目前疫苗研究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感染性疾病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有些疾病发生变异疫苗针对性降低,某些疾病状态下患者对疫苗的反应性降低,绝大多数疾病尚未研制出治疗性疫苗等,中医免疫思想指导对疾病的防治发挥出独特优势,如何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领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粗浅见解,以期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医药可望在多靶点、多环节、多层面上发挥其在防治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的作用。但目前国内中医界对许多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多未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大样本的试验,尚缺乏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据。在传统宏观辨证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微观辨证指标,探讨传染性疾病的证候特点,更客观地认识这些疾病的中医证候规律,将中医免疫思想结合现代医学,发挥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赵丽娴龚水帝冼绍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