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朱生樑是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海派中医丁氏内科流派陈存仁学术思想研究基地负责人。他从医逾四十载,对胃食管反流病、慢性
“通”指运用“通法”调理脾胃
通法有广义通法和狭义通法之别。
广义通法蕴涵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之中,是使表里和解、阴阳平秘、气血和畅、寒热均衡之法。对于脾
狭义的“通”为“通降”之意,包括通降和胃、通降理气、通腑泄浊、平冲降逆等法。脾
“化”指运用运化、
制化之法调理脾胃
“化”是物质的生成、转变,此处所言之“化”,也体现在临证中“守法度,善灵变”“化裁变通,不拘一格”。
运化
运化指“脾主运化”,运化可概括为两种维度、两个方面。两种维度分别指脾主运、脾主化;两个方面指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主运指脾对水谷精微、水液的消化、吸收、转运过程;脾主化指脾通过气化作用,化生为气、血、津、液的过程。“运”为“化”的前提和基础,“化”为“运”的结果和升华。“运”和“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生理上脾主运化,则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散精有力,灌溉四旁,气血无所滞,痰湿无所聚。病理上脾失运化,则水谷不化,气血生化乏源,痰湿停聚不散,清气在下而泄,浊气在上而胀,继而生痰留瘀、化热而发病。朱生樑临证中运用
制化
制化指五脏生理功能之间通过相生和相克而产生相互制约和相互生化的关系。“制则生化”指五脏之间通过相互制约,物生谓之化,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生理状态下,制中有化,化中有制,人体才能制化不息,保持动态平衡。脾土居处中州,与肺金、肝木、肾水、心火,通过生克制化相互关联。朱生樑在临证中常用抑木扶土法、佐金平木法等治疗脾
肝郁乘脾之
佐金平木法指宣降肺气,抑制肝木过旺的方法。肝木、肺金、脾土生理状态下为“木受金制而不横,土得木疏而不壅”。病理状态下若脾土虚弱,土不生金,肺金损伤,肺虚不能平木,木无所制而横侮于胃,则肝升太过,横犯脾胃,胃不通降,脾失健运:症见胃脘胀痛、胁痛、呕恶、咳逆等,临证中在
“宣”指运用宣化悦脾、
宣畅气机和宣降和胃
宣化悦脾
宣化悦脾是指运用轻宣或芳香之品向上、向外透散湿气的方法。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生理相互联系,病理相互影响。脾为太阴脾土,胃为阳明燥土,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故生理上“太阴脾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且“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六淫之湿邪最易侵袭脾脏,或脾脏本虚,“脾气散精”功能受损,影响“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能,从而影响津液输布,内湿由生,内外湿邪合而困脾,产生脘痞、纳呆、困乏、重着之感。临证常用
宣畅气机
宣畅气机指协调脾胃升降之性的方法,有升清降浊、辛开苦降、醒脾开胃、消食导滞等法。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升降出入正常,则人体功能正常;反之则人体功能失调。升清降浊常用枳实、
宣降和胃
宣降和胃是指宣降肺气以调和脾胃的方法。盖肺为华盖,宜清而宣降,其体清虚,其用宣降,故肺气必须保持清虚肃降的生理状态,才能使其行“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的功能。肺清虚肃降的生理状态对脾胃的生理和病理起到重要作用。其因有三:其一,因手太阴肺经之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其二,肺主一身之气,而气机升降的枢纽在于脾胃的升降功能。其三,肺和脾胃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肺失宣降则会引起气逆、气滞、津液气化失常等病机,导致呃逆、嗳气、
“平”指遣方用药平正轻灵、
平和如衡、以平为期
平正轻灵
所谓平正轻灵指遣方用药“平正轻灵、醇正和缓”。费伯雄指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朱老师亦主张和缓为宗,平淡为主,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不以峻猛求功,如
平和如衡
平和如衡指“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具体于临证中指调理脾胃以达到阴阳平秘、寒热平衡、气血平和、虚实平允。阴阳平秘指临证中调补脾胃之阴阳,以冀阴阳平和如衡。胃有胃阴、胃阳,脾也有脾阴、脾阳。脾阳虚表现为食入不化、
寒热平衡
寒热平衡指临证中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以冀寒热平和如衡;亦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冀寒热平和如衡。脾阳不足,升清不利,寒湿内生,则
气血平和
气血平和指通过调畅气机、
虚实平允
虚实平允指通过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以冀虚实平允。临证中需辨脾胃实热、脾胃湿热、阳明腑实、脾气虚、脾阳虚及虚实夹杂等,治疗上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攻补兼施。实热常用
朱生樑强调以平为期不仅指“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指注重治疗的周期和疗程,慢病缓图,中病即止。体现在苦寒药物注意疗程,以免苦寒败胃,如
典型病例
患者,男,68岁,2016年10月17日初诊。诉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10余年。期间每年行胃镜检查,均提示慢性
诊断:胃脘痛(脾胃虚弱,湿热蕴结)。
治则:通化宣平。
处方:藿梗12g,紫苏梗12g,姜
2016年10月24日二诊:
2016年10月31日三诊:胃胀痛较前明显好转,大便每日1行,无干结,时反酸、口苦、纳谷不馨、舌淡苔薄腻、脉濡等。上方加茵陈15g,
2016年11月14日四诊:患者无明显胀痛,无反酸,口苦缓解,胃纳好转,大便稍溏,每日1行,舌苔薄,脉弱。上方改藿梗6g,紫苏梗6g,去茵陈、
按语:本证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四诊合参,属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之证,治拟通化宣平之法。
初诊处方中藿梗、紫苏梗以宣化悦脾,焦
二诊时胃脘痛缓解,为防止苦寒之
三诊时予茵陈清利湿热以治口苦;
四诊无反酸、大便偏溏,去
整个疗程为6个月,以平为期。对于肠上皮化生未使用清热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