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辨证应用中成药。常见证型有邪盛正虚、邪热炽盛、痰瘀互结、脾胃不和、肝郁脾虚的不同。
1.邪盛正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或发热出血骨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无力或沉细。
【辨证要点】疲乏,发热骨痛,舌质淡,脉虚大无力或沉细。
【辨证选药】宜选用有扶正兼祛邪的药物,或两种中成药联用。正气虚为主者可选用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知柏地黄丸、人参养荣丸等。邪气偏盛者可重用祛邪解毒药物,例如大黄蟅虫丸(胶囊)、新癀片、连翘败毒丸(膏、片)、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痰热清注射液,
此类成药的组方多以水牛角、羚羊角、牛黄、黄连、黄芩、熊胆、金银花、连翘、苦参、三七等药物组成,可发挥祛邪解毒的作用。可联合黄芪、人参、党参、熟地、当归等药物扶正固本。
2.邪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紫斑,齿鼻渗血、血色鲜红,舌质红,苔黄,脉数。
【辨证要点】高热,紫斑,苔黄,脉数。
【辨证选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安脑丸(片)、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此类中成药的组方常以羚羊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黄连、黄芩、麝香等,从而起到清热解毒、醒神开窍、凉血止血的作用。
3.痰瘀互结证
【临床表现】瘰疬痰核,胁下包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或伴有低热、盗汗,面色不华,舌质暗,苔腻,脉弦细或涩。
【辨证要点】瘰疬痰核,胁下包块,时有胀痛,舌质暗,苔腻。
【辨证选药】可选用小金丸(胶囊、片)、内消瘰疬丸、鳖甲煎丸、牛黄醒消丸、梅花点舌丹、血府逐瘀丸(口服液、胶囊)、消癌平丸(胶囊、片)、消癌平注射液等。
此类中成药常选用浙贝母、川芎、乳香、没药、雄黄、牛黄、熊胆、桃仁、红花等达到化痰祛瘀的作用。
4.脾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肢体倦怠,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或纳食锐减,恶心欲吐,胃脘嘈杂,或胃脘疼痛,食后腹胀,或脘腹胀满,或腹中肠鸣,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细弱。
【辨证要点】面色萎黄,恶心欲吐,食后腹胀,舌体胖大。
【辨证选药】可选用益中生血胶囊、复方阿胶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从而达到健脾和胃的作用。此类中成药常选用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陈皮、半夏等达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5.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胸胁痞满,胁肋胀痛,心烦易怒,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肢体困乏,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滑。
【辨证要点】胁肋胀痛,心烦易怒,脘腹胀满。
【辨证选药】可选用逍遥丸(颗粒)、夏枯草膏(颗粒、胶囊、片、口服液)、香砂六君丸等。此类中成药常选用柴胡、夏枯草、郁金、白芍、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陈皮、半夏等从而达到疏肝健脾的作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