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林叔是结肠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腹腔只有一个大小约2×3cm的淋巴结转移,已经行了四程的化疗,尽管他的CT检查提示病灶缩小到一半,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林叔非常痛苦,几次都想放弃治疗。因为每次化疗都让林叔感到“痛不欲生”,因为每次化疗开始,就出现剧烈的呕吐,水米难进,而且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恢复过来,体重也较前下降了。他的家里人很着急,其一是不忍心见到林叔痛苦的呕吐,其二是因为肿瘤的治疗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林叔放弃治疗,肿瘤必然会进展,之前再好的疗效也付诸东流水。医生为此开展了中医特色疗法,考虑林叔出现了明显的的消化道反应较大,所以给他做了穴位埋线治疗。在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进行埋线,果然,林叔的呕吐明显减少,而且精神体力明显恢复,体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降渐上升。林叔对化疗的恐惧程度下降了,很配合地完成了所有疗程的化疗,终于复查CT提示腹腔的病灶已经消失,而且经多次复查未见复发。现在继续在门诊行中医药治疗,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生活如正常人。
恶心、呕吐是化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往往使一部分患者难以接受预期的治疗,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疗效。化疗所致呕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反射过程,与延脑呕吐中枢及化学感受区受到抗癌药物代谢产物刺激有关。化疗中患者出现呕吐的因素有多种,如化疗药物不同、存在个体差异,及精神因素有关。
针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了多种中医特色治疗,如耳穴压豆、针刺疗法、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等。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证实了中医特色疗法的有效性,让无数患者能够成功“闯关”。
一、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敷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通过对对耳穴的刺激,达至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全身各脏器皆连系于耳,刺激耳穴可有效作用于全身经络,调整机体的功能,减轻不良反应。采用耳穴压豆法,可通过经络俞穴作用,以达到疏通经气、调和气血、调节胃肠作用,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操作简单上,将王不留行籽敷贴于相应的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痛感。每天患者可自行按压数次,3-5天更换1次。针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在选穴上,我们主要选用胃、神门、交感、皮质下等作为主穴,以肝、脾两穴为配穴。胃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降逆作用;神门穴具有镇静、止吐作用;交感穴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因迷走神经兴奋而产生的恶心呕吐,皮质下穴具有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和胃肠功能作用,脾穴与胃穴和用增强健脾和胃之功。
根据病人的病情随证加减。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无创,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开展。在我院对化疗的患者,常规地开展耳穴压豆的治疗,已经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在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因其取穴灵活,可根据患者症状的多样性在选穴上进行加减,针对患者严重的程度上在针刺时间上进行适当调整,所以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针刺防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足三里、内关、中脘、三阴交等穴位是常用的穴位。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要穴,具有调理脾胃、培元固本、通经活络的作用,《四总穴》有“肚腹三里留”,《灵枢•四时气》亦有云:“胃气逆则呕苦,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健脾和胃,调畅气机。而且《医说》有记载:“若要安,三里长不干,”意说若要身体安康,就要常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自古为补虚之穴,是胃经的合穴,五输穴之一,亦是胃腑的下合穴,“合治内腑”,凡一切胃腑之病皆可治。内关能宽胸理气,能通降三焦逆气,治疗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变。三阴交为脾经要穴,是脾、肾、肝经三经交汇之穴,具有补益肝脾肾之效,对脾胃虚弱之诸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足三里配合三阴交,表里经穴位相配合可增大对脾胃的调节功能。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对呕逆、呕吐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在治疗上,根据病人进行取穴,进针行针得气后,留电针20-30min。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取穴及电针的时间,症状明显者取穴较多,电针时间长,症状较轻者,取穴较少,电针的时间短。因其灵活性较强,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法是将羊肠线埋入腧穴,利用羊肠线对腧穴的持续刺激作用,起到激发经气、通调气血的作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羊肠线是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或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具有刺激时间长,刺激强度大等缺点。
在临床上,穴位埋线法根据病症特点,辨证论治,取穴配方,发挥针刺、经穴和“线”的综合作用,同时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的特点。从中医角度来看,埋线疗法的治疗体现在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几个方面。埋线疗法利用特殊的针具与羊肠线,产生更为强烈的针刺效应,有“制其神,令其易行”和“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
在本文的案例中,我们就是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帮助患者止呕,该方法具有作用力强,持续时间长、多重功效等特点,所以在呕吐剧烈的患者身上可以使用。
穴位埋线取穴多以四肢及腰腹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进行,足三里、中脘、天枢、胃俞等是常用取穴,其作用与针刺治疗相似,但与针刺治疗比较,具有刺激较强,作用力较强,作用持久,取穴少等特点。
四、穴位注射
在针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穴位注射把中西医有机结合起来,常用灭吐灵、地塞米松等西药注入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起到药物及穴位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优于单纯肌注西药的效果,起到1+1大于2的疗效。
专家提醒:无论中医也好,西医也好,都是对抗疾病的一种手段,只有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症状,充分调动这些治疗手段,才能更好地对抗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和恶性疾病。中医药特色治疗为您化疗保驾护航,减少化疗带来消化道反应,减少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提高患者抗癌的信心。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