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项目

发布时间:2014-12-02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30年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夺走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被称为“超级癌症”“世纪瘟疫”,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和《2012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球艾滋病防治的应对行动虽然产生了积极效果,新增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死亡率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呈下降趋势,但是2011年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仍有3400万人,其中新增感染者250万人,还有680万人无法及时得到医治,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过去的十年间,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在临床救治的实践中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新药新制剂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有效地支持了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救治工作。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从项目一开始就提出“三结合,三统一”的指导原则,其中“临床救治与科研相结合”是指导项目做好科研探索和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

  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步认知阶段。艾滋病是新发传染性疾病,中医药正式进行全面防治的时间较晚,所以初期中医药学对其认识尚不全面,特别是中医药临床医务人员大多没有接触过艾滋病的治疗,因此对艾滋病的认知是防治艾滋病的第一道关卡。

  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初期,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即由全省中医医疗机构派调的医疗骨干组成临床专家组,并进行强化培训。当时,专家组的成员大都是来自心血管、呼吸、消化、肿瘤、皮肤、神经等各个不同的专业,对于艾滋病都接触较少。专家组中只有李发枝教授曾受委派到艾滋病村进行过调研和中医药治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我们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就让其他专家在李发枝的带教之下直面艾滋病患者,应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细致入微地体察、感受、思考艾滋病的临床诊治。专家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患者的接触、交流、了解、诊治和探究,初步认知艾滋病并逐渐用科学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仅拉开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大幕,也拉开了中医药对艾滋病探索研究的序幕。

  第二阶段为临床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经过强化培训后的各位专家被分配到河南的5市9县(区),为1732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也对患者的诊疗效果密切关注。专家在大量临床实际诊疗疾病的过程中,进一步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思维、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掌握了艾滋病的病症特点、疾病变化过程、病情程度特征、中医证候和演变规律以及中医辨证施治的措施。

  三年间,专家们进行了大量临床治疗实践,获得了大量临床经验,也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和资料。通过资料的整理和梳理,李发枝教授的带领的团队总结出“艾滋病常见病症辨证施治要点”。并在此基础上,验证、凝练出了“艾滋病常见病症辨证施治指导原则”。专家们反复论证、验证、总结、完善后形成的“艾滋病中医诊疗指南(试行)”成为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纲领性文件,并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理、法、方、药的辨证施治体系,以指导中医药对艾滋病的规范救治、科学救治。

  在此期间,专家组发现了艾滋病诊疗的大量临床疑难复杂问题,通过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应用中医药的优势解决这些问题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例如,艾滋病患者中腹泻者约占50%~90%,艾滋病肠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对于这种艾滋病慢性腹泻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属于重大疑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发枝老师和我于每周二都要到上蔡县中医院对其腹泻的住院患者进行诊治。经过数月的研究和探索,经历了失败、挫折、困扰,终于探索出了能够控制腹泻的复方中医药“泻痢康胶囊”,该药的临床显效率达30%,是目前治疗艾滋病腹泻最为有效的药物制剂。此外,艾滋病肺部感染也是艾滋病致死的又一疾病,艾滋病患者的肺脏是最易受到侵害的器官之一,患者中约60%发生肺部感染。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抗御疾病是其发病和死亡的关键,运用中医药“补益培元”的法则,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据此,我们研究了“清肺培元颗粒”的处方并制剂,使得艾滋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提升。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益艾康胶囊”“解表清理颗粒”“柴霍达原合剂”“补益清热胶囊”等十个制剂,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第三个阶段是成效升华阶段。在第三个阶段,河南以国家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为依托,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凝练出了提高艾滋病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如HIV感染者带毒生存、中医药防控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标准化、中医药与HAART协同增效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河南省不断明确科研方向,在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的支撑下,成效快速提升。

  在长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同时主要承担了国家“十五”省部联动课题、“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省级科技立项课题以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等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了较为深入地临床和基础领域的科学研究。

  十年来取得的成就

  初步建立中医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机构体系。河南省成立了以艾滋病为主要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艾滋病扶正排毒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艾滋病检测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艾滋病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染病(艾滋病)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重点专科专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试验机构(艾滋病)、河南省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等艾滋病研究机构。近年来,河南省逐步建立了临床科研方法学平台、临床研究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平台、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中医传承研究平台、实验室平台(分子生物、细胞、生物等)、中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平台等开放的临床科研平台,发挥了研究基地的凝聚和带动作用,提高了艾滋病中医药临床科研的整体研究水平。

  中医治疗艾滋病基础研究成效显著。首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其次,揭示了艾滋病中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第三,提出了“脾为枢机”“气虚为本”的新理论、新学说;第四,探讨了部分中医药的疗效机制。

  中医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成效明显。经过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在各个研究项目和课题的支撑下,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首次大范围在发病率高、患者集中的驻马店等五市9县区,为自愿加入的4586例HIV/AIDS患者提供免费中医药治疗。经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115个月1732例HIV/AIDS患者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性。

  系统解决中医治疗艾滋病十大关键问题。一是通过艾滋病的中医理论探讨,构建起了强烈传染性疾病的完善理论体系。二是探索了艾滋病复杂的证候演变规律,制订了科学的客观的辨证证型标准,使得这一重大疑难疾病有了诊断规范。三是制定了疗效显著、突出中医辨证施治特点的临床治疗方案5个,形成体系,使得这一重大疑难疾病达到可治可控。四是建立了凸显中医疗效优势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五是制定《艾滋病中医诊疗指南》《艾滋病常见病症辨证施治指导原则》等7个系列纲领性文件,指导我国中医药规范化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六是研制成功了“益艾康胶囊”“清肺培元颗粒”等10种系列专用方药和制剂,使得我国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有了更多的方法和措施。七是系统地构建了完善的艾滋病辨证施治体系。八是经过10年对4586例患者大样本、多中心、循证医学临床观察,进一步论证了该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可行性和适用性。九是全面推广应用,切实提高了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两率”。十是降低了政府救助帮扶成本,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