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虫药以虫消瘤 治上消化道肿瘤

发布时间:2013-08-2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注重扶正与祛邪微观变化,强调顾护脾胃正气

  李中梓《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虚贯穿肿瘤始终,正气不足,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才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而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不受邪。

  人体正气的强弱,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但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是人体正气之原动力。所以脾胃功能之强弱,决定着人体正气的盛衰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只有改善脾胃功能,才能使机体的营养状况从根本上改善,从而保证正常的免疫功能,发挥抗癌作用。

  故朱良春指出,顾护脾胃正气必须贯穿上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始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把握好正邪的微观变化。

  他认为该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初期邪盛而正虚不显,治疗以祛邪为主,以通为用;中期邪盛正伤,邪气损伤人体气血津液,邪愈盛而正愈虚,病势日渐加重,此时需扶正祛邪并重;后期正虚邪盛,需以扶正为主,兼治其标。

  巧用虫药,以虫消瘤

  朱良春为用虫类药大家,在上消化道肿瘤治疗中亦不例外。有不少人认为肿瘤治疗就应以毒攻毒,只要是肿瘤,就会堆砌大量寒凉性的抗肿瘤药、大量虫类药来以毒攻毒。也有医家认为虫类药素来有毒,肿瘤病人体虚正弱,难以承受虫类药之攻逐。其实不然,这些都是对虫类药应用的偏见。

  朱良春认为虫类药乃血肉有情之品,性喜攻逐走窜,通达经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另一方面虫类药又系高蛋白、高能量之品,可激活体内能量,扶助正气而调节免疫功能,故其效用佳良而可靠,能起到力挽狂澜之功。

  如补益培本之冬虫夏草、紫河车、阿胶、鳖甲等;攻坚破积之守宫、蜈蚣、穿山甲、蜣螂虫等;活血化瘀之水蛭、鼠妇虫、地鳖虫等;行气和血之九香虫、刺猬皮等;搜风解毒之蜂房、地龙等;收敛生肌之凤凰衣、鸡内金、五倍子等;利水通淋之蝼蛄、蟋蟀等都是他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常用之药。只要辨证准确,临床配伍得当,即可取得良效,此非草木、矿石之类所不能比拟的。

  治疗中的服药特色

  朱良春在使用中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时的服药方法也有别于其他肿瘤。初始手术后或进食梗阻,无论是因为肿瘤压迫梗阻还是术后疤痕萎缩而进食困难者,前3个月多以汤剂、散剂为主,每次5~15ml,含服慢饮,每日数次,一帖中药可根据患者情况服1~3天,待能进半流食物后逐渐加量,约一个月或可达到每日一帖,待半年后视患者体质恢复的程度、肿瘤控制的进度、肿瘤标志物下降的速度来决定递减中药。由每日一帖减至一帖药服一周以巩固之。一般以3~5年以上为妥。

  如常用之守宫(又名壁虎),研究显示对食道癌、胃癌等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于大队汤剂之中,常规剂量则显病重药轻,超剂量又畏其毒性致害,口腔距食道、贲门都很近,守宫研极细末,用蜂蜜调之,用蜜丸之意,缓缓含化。

  一则可使药力直达病灶,就近祛邪,而不伤无过之地;二则用蜜调之可缓和守宫峻烈之性;三则可使药物粘附于病灶局部,充分发挥药力。

  临床上,晚期上消化道肿瘤病人,一般都以进食困难为主症,故在临床上笔者多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每日2次,每次100~200毫升,点滴半小时,一般患者都能保持1~2小时甚至半天。通过1~2周治疗后,大多都能缓解病情,特别是肠梗阻的患者效果更是明显。

  当晚期病人大量胸腹水,口服一般中药不太显效时,则用朱良春经验方“消胀逐水散”装在药布袋里,用麝香少许放入神阙穴,药包覆盖其上,再加湿热毛巾加热,20分钟后麝香带着药力由肚脐传入,感到肠鸣辘辘,10分钟后取下,排尿会增多。坚持1日2次外敷,尿量渐增,腹水渐退。

  此外,对肝转移疼痛剧烈者服用吗啡类镇痛药,易见恶心、呕吐、便秘之弊,他自拟了消癥缓痛散醋调外敷,盖保鲜膜后外加盖热毛巾使药力渗透于内,1日2次,镇痛效果明显。

  总之,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擅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疑难重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肿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上消化道肿瘤疗效显著。笔者在此总结他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学术思想、辨证要点、思维模式、治疗经验等,希望能找出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疗规律和方法,以期在临床得以推广,为中医药获得国际医学界认可提供有力的循证依据。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