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合一、动静和谐 中华文化的动静养生智慧

运动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不减,适当用脑可以保持脑力不衰。而曾经也有一个基本观点,叫生命在于静止,后来发现这个观点也不对,其实生命
2023-08-25

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疾病 《黄帝内经》教您“防”与“调”

生活习惯病就是以不良生活习惯为主要原因引起的疾病,包括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疾病、部分恶性肿瘤等,其发病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2023-08-25

古代养生名著《寿亲养老新书》中的“七养诀”

元朝邹铉所撰《寿亲养老新书》一书中有一首“七养诀”曰:“一者少言语养真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
2023-08-25

中医防疫三原则: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已病防传

中医预防传染病的总原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病防传三个方面。 中医将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称为“外感热病”“温病”“瘟疫”“疫疠”等。传染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
2023-08-25

七成病由心生 “入静养生”要调身、调息、调心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养生的终极目标,就要去掉心对身的干涉,去掉人的意识对身体的干涉,让脑子管得少一点。好的办法就是入静。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
2023-08-25

易经养生:中华传统养生的源头

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但其思想、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中医养生遵奉“阴阳中和”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 《易经》代表了中华优秀传
2023-08-25

自我防护抗新冠 四招强体抵疫毒

如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海外疫情严重,抗疫形势依然严峻。面对疫情,如何做好个人防控?如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海外疫情严重,抗疫形势依然严峻。
2023-08-25

病毒无差别攻击,我们如何提高免疫力?(内含预防方)

从中医角度看,新冠病毒最喜欢的环境,还是寒和湿。 北京恢复二级响应。当所有人等待病毒逐渐减退甚至消失的时候,它却卷土重来了。新发地突发疫情,让大家刚放松的情绪又紧绷。 医
2023-08-25

中医认为神疲乏力病因有“四”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经常觉得乏力,病因大致有四个:气虚、湿气、肝气郁滞、血亏。 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的症状。正常情况下,人体乏累,经过短暂的休
2023-08-25

中医八招保证身体阴阳平衡

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在内,邪不可干。”只有我们身体里阴阳平衡了,正气才能好好的存在人体内。 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在内,邪不可干。”只有我们身体里阴阳平衡了,正气才能好好的存
2023-08-25

顺天随时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自然界有四季,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适应四季节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各有不同。简括而言,即是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阴阳的协调与平衡是养生的基础,而保守和维护人体阴阳
2023-08-25

中医提升免疫疗法多,日常生活重养生

中医认为,提升免疫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方一法就可以解决的,要采取因人、因地、因时的辨证策略。 新冠肺炎的来袭,再一次让人们关注如何维护好自身免疫力、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2023-08-25

疾病发生六阶段 及早认识早预防

许多疾病的发生大致可分虚、寒、湿、滞、瘀、闭六阶段,体虚、正气不足是外邪侵入、诱发疾病的根本原因,随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体内寒湿、瘀滞等。 现代人因为生活
2023-08-25

“治未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医的“治未病”是怎么个治法?

“治未病”思想领域在历代医家精研医理与辨证施治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日臻完善,不仅指防病于先,还包含已病早治,瘥后防复,其内容也逐步涉及到饮食起居、情志调节、针灸方药、导
2023-08-25

阴虚“枕头潮” 阳亏“床不暖”

“阴虚枕头潮”,说的是阴虚者在睡觉时容易出现盗汗现象,导致枕头都被浸湿了;“阳虚床不暖“,说的是阳虚者在睡觉时被窝始终暖不起来。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阴虚枕头潮,阳亏床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