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发布时间:2016-01-2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中医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荆芥粥

原料 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豉5~1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煮沸5分钟(不宜久煮),取汁去渣。另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同煮为粥。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2~3日为1疗程。

功效 发汗解表,清利咽喉,退热去烦。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心烦失眠以及面神经麻痹初期。
 

防风粥

原料 防风10~15克,葱白2茎,粳米50~100克。

制作 取防风、葱白煎取药汁,去渣取汁。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

用法 每日2次,趁热服食,连服2~3日。

功效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感冒风寒、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痛、身痛、风寒痹痛、关节酸楚、肠鸣腹泻。对老幼体弱病人较适宜。
 

葱白粥

原料 肥大葱白适量,糯米6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

制作 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5段),再同洗净的糯米、生姜片共煮为粥。粥成后加米醋,然后趁热食。

用法 热服,服后覆被取微汗。

功效 发表散寒,温中通阳。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

注意事项 食葱白粥的同时,忌食蜂蜜。表虚多汗者忌服。


生姜炒米粥

原料 生姜30~50克,炒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 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与炒米同煮成粥,加入红糖搅匀即可服食。

用法 趁热服食,感冒愈后停服。

功效 解表发汗,疏散风寒,止呕化痰。适用于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稀,食欲不振。也可用于胃寒呕逆。

注意事项 风热感冒及胃热呕逆者忌用。


发汗豉粥

原料 淡豆豉15~20克,荆芥3~6克,麻黄1~2克,葛根20~30克,山栀3克,生石膏60~90克,生姜3片,葱2茎,粳米100克。

制作 先将上述几味药入砂锅内同煎(时间不宜长,煎5~10分钟即可),去渣取汁,放入粳米,同煮为稀粥。

用法 空腹温服,每日2~3次,汗出热退即停服。

功效 发汗、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无汗、烦躁、失眠、咽干口渴,以及病毒性感染引起的高热无汗病人。

注意事项 外感风寒,恶寒怕冷者不宜用。


蔓青子粥

原料 蔓青子100克,粳米250克,白糖适量。

制作 将蔓青子研碎,加水2000毫升,搅拌,压滤取汁,入淘净的粳米煮粥,药汁少再加水,以文火慢熬至汁黏稠时,加入白糖拌匀后停火起锅食用。

用法 每日2次,稍凉服。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痛,目赤睛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等。

注意事项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石膏豆豉粥

原料 生石膏60克,葛根25克,淡豆豉1.5克,荆芥5克,麻黄1.5克,生姜3片,葱白3茎,粳米100克。

制作 将上几味药洗净,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澄清沉淀,将淘洗净的米加清水煮沸后,加入药汁、葱白煮成稀粥。

用法 趁热食,吃后汗出热退则停服。

功效 解表发汗,宣肺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烦躁,失眠,无汗,口渴,咽干等症。

注意事项 凡病人出汗,恶风寒者忌食。


神仙粥

原料 糯米30~60克,生姜3~5克,葱白5~7茎,米醋10~15毫升。

制作 先将糯米淘洗后与生姜同入砂锅内加水煮粥,煮沸后入葱白,再煮,待粥将熟时,兑入米醋,稍煮即可。

用法 治疗感冒时,一定要趁热服,每日1~2次,可连用1~2日。服后即盖上棉被静卧,以微微出汗为佳。出汗后避风寒。

功效 散风寒,益胃气。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恶寒、发热、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症。

注意事项 凡风热感冒,高热烦躁,怕热不怕冷的病人,不宜选用。在煮制方法上,米醋要后放,不宜久煮。(侯天印  何涛)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