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从形、气、神三个层面认识生命系统。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形是第一位,形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是生命各种功能活动的载体,气是滋养先天形体和保障功能活动的营养品,气机运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神是后天生命之本,后天之“神”主宰着先天之“形”。即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是在形态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由“神”主宰,通过“气”的运动变化完成。可见,形、气、神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藏象学说是以藏象形为基础,结合对藏象气、神的研究。笔者基于形、气、神谈中医学的肺,通过论述肺形、肺气、肺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肺的理解,从而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肺病提供思路。
肺之形、气、神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肺位居胸腔,左右各一,在心之上。肺有分叶,“虚如蜂巢”。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现代解剖学对肺形质的认识更具体和精细,认为肺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形状近似圆锥状,一尖、一底、两面、三缘。
肺气宣降是肺最主要的生理特性,是指肺气向上向外宣发与向下向内肃降的相反相成的运动。肺气宣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浊气,二是向头面、皮毛腠理上输布散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及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肺气肃降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向下向内布散脾转输到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对应西医学为肺的通气功能(吸入清气)、换气功能(呼出浊气)及肺循环功能(传输营养)。
肺神的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其一,肺藏魄。魄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类经·藏象类》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新生儿的啼哭、吮吸等非条件反射性动作和四肢运动、耳听、目视、肌肤触觉、冷热痛痒等感知觉及记忆等,皆属于魄的作用表现。其二,肺在志为忧(悲)。忧、悲由肺精、肺气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有“在脏为肺……在志为忧”之论。
肺形是肺气的基础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其不论调节全身及各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还是调控全身血液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生理功能都是以肺形质的正常为前提,肺经肺系(气管、支气管等)的正常,才得以“天气通于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发挥“肺者,气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的功能。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故“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宣发肃降参与调节全身的津液代谢。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皮毛受邪,也可内合于肺。如寒邪袭表,卫气被遏,症见恶寒
肺气宣发卫气、水谷精微、津液,外输于皮毛,以发挥温分肉、充皮肤、抵外邪、肥腠理、司开阖的作用,若肺津亏、肺气虚,则导致卫表不固而自汗或易患
肺神由肺气而生
肺门打开,启动肺通气、换气功能,鼻吸入五气,生命得以存活,形体以天地气味为养,才能全神固形。《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云:“夫气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才之本,万物之元,道之变也。”根据现代解剖学可知,肺生于人体内胚层,位于人体内胚层消化道上端。肺生成后又加入血液循环系统(中胚层),与心同主气血的运行,更换静脉血为动脉血。《灵枢·营卫生会》有“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的记载,明确指出肺能生血。神者血气也,血是藏神的物质基础。肺形、肺气的相互作用为神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保障神发挥正常的作用。
气由神使,肺在志为忧(悲),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应,但悲忧过度,则可损伤肺精、肺气,出现呼吸气短等现象,正如《素问·举痛论篇》所云之“悲则气消”。反之,神由气生,肺气虚衰或宣降失调,机体对外来刺激耐受能力低下,也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魄藏于气,由肺所主,肺气充盛,则体魄健壮;肺气虚弱,则言语无力,做事缺乏魄力,故当补精益气,使肺气充盛,以恢复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安冬梁永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